二战时期,日军的大多数士兵,会携带一种装备,这种装备的名字叫做掷弹筒。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凭借着掷弹筒,给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即便是实力强横的美军都吃了亏,可见掷弹筒的作用有多大了。实际上这种武器,也是日军引以为傲的一件装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二战日军所使用的掷弹筒到底有多厉害。
一、发明掷弹筒是为了节约军费
日本使用的掷弹筒,并不是什么新式武器,只不过把迫击炮进行了简化,所以也被称为轻型迫击炮。
主流的两款掷弹筒分别是十年掷弹筒和89式掷弹筒,从重量上来看,掷弹筒更适合单兵携带,十年掷弹筒只有2.6千克,89式掷弹筒也不过4.7千克。而同口径的迫击炮,至少也有6公斤重,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掷弹筒其实就是简化版的迫击炮。
别看二战时期的日军很喜欢用掷弹筒,但实际上最初发明掷弹筒,并不是因为它的杀伤力出众,而是造价比较低,大批量的制造也是为了节约军费。在昭和19年,99式迫击炮的成本是1840日元,97式迫击炮4500日元。
一门89式掷弹筒的成本只有230日元,价格上的差距非常大。230日元的造价,比一支步枪的成本都要低,有不错的火力和极其低廉的造价,意味着日本可以大规模量产,发放到步兵的手中。一直到日本战败投降前,89式掷弹筒仍在服役。
二、掷弹筒兼顾了机动性和杀伤力
日军的掷弹筒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就是因为这种装备兼顾了机动性和杀伤力,介于步枪和迫击炮之间。以89式掷弹筒为例,只有机枪重量的几分之一,即便是和炮弹一同携带,也不会成为士兵身上的累赘。
当然重量轻的好处不止如此,因为足够轻便,所以掷弹筒的机动性要比迫击炮灵活得多。不仅能够随时向远处的敌人发起进攻,也可以在冲锋时进行火力交叉掩护,这是一般的迫击炮完全做不到的。
在保证了轻质和灵活的前提下,掷弹筒的杀伤力也十分出色。掷弹筒可以打击隐蔽的敌人,射程在500米左右,杀伤半径达到了8米左右,除了能够杀伤部队之外,还可以战壕和阵地,打击对方的火力区,日军甚至还曾用掷弹筒投射生化毒气弹。
三、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曾吃过大亏
在日本和美国交手后,美军凭借着凶猛的火力牢牢压制了日军。在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下,掷弹筒发挥出了它的两大优势。美军的M2迫击炮射程达到了1.8公里,还有军舰飞机的支援,日军自知不敌,便开始退守岛屿腹地,建造防御工事。
因为日军的工事繁多,美军不得不逐个清扫。而日军则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借助轻便的掷弹筒,不断对美军发动进攻和骚扰,给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和困扰。美军虽然火力凶猛,但是却很难锁定日军的位置,只能硬着头皮和日军打争夺战。
除此之外,美军在缴获了日军的掷弹筒后,因为使用方法错误,也闹出了不小的乌龙。因为掷弹筒的台座是弧形,又刚好能够放在大腿上进行固定,所以美军把这种掷弹筒称为“腿上迫击炮”,还专门拍摄了照片宣传使用方法。
一些美国士兵在掌握了“使用方法”后,原本打算以牙还牙,用掷弹筒对付日本人,结果很多美国大兵都被掷弹筒的后坐力误伤,不是脱臼就是骨折。在乌龙发生之后,美军又发布了一项声明:不准把掷弹筒放在腿上发射!
掷弹筒这种装备,几乎贯穿了整个二战时期,我国在抗战时期为了对付侵华日军,也仿造了不少掷弹筒,以增强战场上的火力。
不过随着二战的结束,各国的军事水平不断地提高,在二战战场上表现出色的掷弹筒,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被其他的先进武器取代了。
一方面是因为迫击炮的造价越来越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掷弹筒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例如射击的精准度不够,射程甚至比不上一些步枪等等。
作为简化版的迫击炮,这些缺点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在当时它的用处远大于缺点,所以被掩盖了起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二战时期的产物,掷弹筒的战场表现是出色的,以小博大的武器,依旧有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