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地球大气裹挟着水蒸气从赤道上升向两极流动,给各地带来了降水,并且在南北半球科里奥利力地影响下产生旋转的风暴。
当这些富含水的大气遇见高山山脉会凝结成冰川,冰川融化还有降雨带来的水会汇聚在一起形成河流,最终又流入了大海。
所以说地球大气圈的变化一直在进行,而且我们也能感受到。但是我们脚底的地球呢?这个坚固的岩石圈貌似是死的。
当然它也会发生板块的移动、碰撞、摩擦,给我们带来破坏性的地震,但是这个发生的概率、强度整体来说还是比较低的,我们认为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的实心球还是比较牢靠的。
在不发生地震的时候,地球的岩石圈应该不会发生任何的轻微的抖动。
但我们的直觉又一次错了,地球在没有发生地震的时候不仅在抖动,而且抖动的频率还挺高。它每26秒就会震动一次;
这个震动并不是特斯拉早在1889年发现的地球共振频率8赫兹,这个共振后来被科学家舒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在1957年发表所有又称为舒曼共振,这个共振指的是电磁波。
而今天说的是地球岩石圈的微小震动。
不过这个震动的强度非常的微弱,生物是无法感受到这个振动波的,而这个微小的震动却逃不过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力。
其实这个奇怪的、微妙的现象不是现在才发现的,而是在上世纪的60年代,虽然当时的科学家没有像现在的这些灵敏、处理、记录方便的数字仪器,所使用的还是纸质记录仪,处理数据非常麻烦。
但科学家依旧发现了地球的异样。1961年6月6日科学家杰克·奥利弗使用长周期地震仪在世界各地探测到了一个周期为26秒的微型地震。
并且初步的确定这个微震的源头在南大西洋或赤道大西洋的,还有他发现当南半球是冬天的时候(北半球夏天)这个微震的强度会增强。
不过杰克·奥利弗关于微震这个异常现象的研究也就这么多,以当时的能力和设备他无法具体的确定这个微震的确定源头,也无法解释这是由啥导致的。
时间又过了20年,1980年美国的地质学家加里·霍尔科姆也对这个神秘的微震产生了兴趣,同样的他也没有确定出源头,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只是发现了这个微震会在风暴发生的期间会变得更为强烈。
根据前两项的研究,貌似可以看出这个微小的震动跟地球的温度、大气有关系。
时间来到了21世纪,借助于更加精密、敏感的仪器科学家终于有能力确定微震的源头了,2005年利用三角测量法科学家确定出了微震的源头在非洲西海岸外的几内亚湾。
并且在2006年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发表了研究成果《来自环境地震噪声互相关的26秒微震的震源位置》。
源头的范围越来越小,科学家就有能力对源头进行研究,找出导致地球震动的原因。并且根据对以前的两项研究研究总结,科学家提出这个神秘的震动是海浪引起的;
这个观点是这样的,地球上大气的运动、以及海洋的运动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给地球提供的热量,而且这个热量并不是均匀的照射在地球的每个地方;
这样由于热量的差异,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就动了起来,产生了我们常见的微风、较大的风暴,以及海洋中的洋流和海浪。
尤其是在海浪它会不断的冲击海岸线,这就像是我们平时敲打其他东西一样,海浪对海岸线的冲击所产生的震动就在全球传递,然后就被我们检测到了,认为这是地球在震动。
而这个海浪规律性地对大陆架的冲击就发生在几内亚湾。冲击的强度以及规律变化会随着全球的温度以及风暴等等大气环境发生改变。
2011年科学家又将震源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了,还在几内亚湾,但具体的位置是个叫做邦尼湾的地方。
在2013年美国的地震学会会议上公开讨论了这个新的研究,并且在会议上还专门解释了为什么海浪撞击海岸这个原因是可行的。
科学家认为海浪冲击大陆架发生在海底,海水的巨大压力导致了大陆架的变形,并且引起了地震脉冲。
当然这个解释并没有获得大部分人的同意,听起来有点牵强。
我国的科学家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在同一年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地球26秒的地震脉冲不是海浪引起的,而是地质运动,并且将这个地质运动归因于火山。
因为在震源精确的地点邦尼湾不远处有一座火山,这座火山位于圣多美岛上,我国科学家认为这个微小的震动正是由于火山运动引起的;
因为在日本同样有火山曾经也引起了类似于这次的微震。
不过这个假设仍然存在很多无法解释的问题,例如引起全球震动的地方为什么就是邦尼湾?全球很多地靠近大陆架的火山为什么都没有引起微震?那么最终的问题就是邦尼湾的地下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这些问题都是科学家无法回答的。
因此这个发现到现在已经60年了,我们依然无法解释,为什么地球会发生周期26秒为微震。有人说这是地球的脉搏,它有生命,它在跳动。
当然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在科学家的眼里并不会相信这种神乎其神的说法,而是认为在邦尼湾的地下一定发生着我们未知、或者已知的物理现象。
但是想要解开这个问题却非常难,难于登天,因为人类虽然生活在地球上但其实对地球内部一点都不了解,我们唯一能对地球内部进行研究的方法就是利用地震波。
这是一个非常间接的方法,另外一个就是钻探地球!但上世纪科拉钻孔的教训告诉我们,想钻地球?无异于给地球挠痒痒。
论文:
A worldwide storm of microseisms with periods of about 27 seconds
Microseisms: A twenty-six-second spectral line in long-period earth motion
Source location of the 26 sec microseism from cross-correlations of ambient seismic no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