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夕时候,尚在成都。
当时为了赶一篇校对稿,日子颠倒反复。
鬼使神差地广告推送
当晚原计划是窝在租房里继续赶稿,但在晚餐点外卖的时候,手机收到了《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的微博广告,大概那就叫鬼使神差。
去电影院的地铁上,想起了三年前,也是在成都,脑海里清晰的记得当年七夕的大雨和《一路向爱》。
2017年七夕档的概念似乎还不火热,院线排的片里都没有什么大导演。
清楚的记得徐艺华那部《一路向爱》是赔了。
那年爱情片被边缘化
爱情片就像婚后的爱人,越来越被疏远。
特别是自2018刘若英那部《后来的我们》之后。
纯爱电影成了院线的禁忌,爱情片究竟为什么会衰败?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在豆瓣影迷的口中是这样的:煽情过度、女主不适合大荧幕、毫无CP感、剧情拖拉、故事单薄、趁着七夕捞笔钱、看到尴尬……
爱情的转折——
2020年了,确实不应该拍这种电影了吧!
关于童年、救赎、时间穿越、为爱付出这些概念已经被很多电影用过了,导演就不要用了。
可是,没有童年、没有救赎、没有了付出爱情又是什么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硬件的完善,人们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另一个虚拟的世界。
抖音出现以来,铺天盖地的网络红人像时代的潮水涌入我们的生活。
他们依靠各式各样的滤镜和奢侈的粉底,把自己包装成屏幕面前的用户,梦里见过的老婆、老公。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全程的大色调,最重要的是林哥和邱倩唯一的床戏,也只是露了一个脚丫子。
更失败的是,那个脚丫子的镜头只有1秒钟。
1秒钟的肉必然不会被认可
我不是说露了就有好评,但不露是大概率没有好评的。
客观的讲,《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不是一部佳作,但也并非一星电影。
时光的多次重置,使得剧情有点像流水。
但这么搞的意义,就是让林格的付出显得更残酷一些,而作为观众也必然在期待一次又一次的重置时光。
一个不敢相信爱情的时代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的如期差评,反映了我们这一代人对爱情的失望,相比虚无缥缈的情感,我们更喜欢从看得见的皮相做基础的衡量。
刚刚看到微博一个热搜:中国的单身人口已达到2.3亿。
90一代都在高呼“一直单身一直爽”!
爽的并不是单身,而是单身时不需要为金钱和房子拼的心力憔悴;更不需要因为互相攀比心神焦虑。
于是,相比恋爱、结婚,还是一直单着吧!
一个人悠闲地躺在床上,工资只给自己花,可以永远有趣。
这是一个导演和观众素质同时泛滥的影像时代,爱情已不再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