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所有的生物都会死亡?

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另一种开始,自然界最伟大以及最成功的之处,就是演化出了死亡,尽管在我们看来,死亡过于残忍。

为什么不能永生?

在仙侠剧中,经常会出现寿与天齐的角色,他们动不动就是在天地初开之际诞生,然后不老不死地活到了现在。但如果仙侠剧的编剧稍微有些科学常识,就知道没有死亡的个体就会导致比死亡更残忍的事件发生。

比如:如果人类不会死亡,那么当人类的后代越来越多时,此时地球上的能量就无法满足这些人们的生存。所以人们不仅会出现饥荒,还会出现因抢夺粮食而导致的战争、屠杀等。

另外,人类的社会秩序也无法维持,农民无法种地,商人无法经商,人类之间无法继续团结合作。这是因为当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人类非常容易发生暴动,这也是为什么每当灾年来临时,古代就会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

除此之外,在很多神话中,会将仙人们描写成无欲欲求,也就是说仙人们为了保证自己长生不老,不再生育后代,这样虽然解决了能量问题,但其实这是把自己置于灭绝的边缘。原因是因为地球环境并不是亘古不变的,地球的温度,土壤成分,气候类型,植被种类等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仙侠剧的仙人们真的从天地初开之际就诞生,这意味着它们已经活了45亿多年,而且在此期间它们还经历过几百度的高温,也经历过寒冷到把地球都冰封了的大冰期;既经历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又经历过无数次的生物小灭绝;既经历过无氧时期,又经历过有氧环境。

然而我们知道,想要适应这些环境,需要演化出不同的身体器官来适应,而这些器官无法在同一种生物上出现。比如:人类的身体器官能够适应有氧环境,但却无法在无氧时期存活。这意味着如果人类不生育后代,只依靠个体的“永生”,用不了多久,人类就会因无法适应环境变化而死亡。所以仙人们也无法凭借一具肉身来实现永生。

生物想要“永生”,就必须要具备自我复制功能,而自我复制就是生育。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生物在自我复制时还必须要不那么精确,这样就会有一批基因突变的出现,等到未来环境突变时,其中一些基因突变能够适应环境的物种则会被保留下来,其他的个体将会被淘汰。而这些被保留下来的物种继续繁衍生息,久而久之就会演化成另一种物种。

地球生物就是凭借着这项本领,才能从生命诞生之初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未发生多中断事件。

死亡的意义

对我们来说,死亡的发生总是令人难过,但在自然界面前,死亡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我们知道,对于生物而言,没有什么比传宗接代更重要的事情了。然而自然界中的能量是有限了,为了提高种群中的幼崽存活率,一些衰老个体的死亡能够节约一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就可以使幼崽更好地活着。

比如:雄性宽度袋鼩交配之后就会死亡,它们死亡之后,雌性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来源,不能能满足自我需要,还能够满足胎儿所需的营养。

正因为死亡能够显著提高幼崽存活率,所以这一机制被自然选择保留了下来。等到生物不具备生殖能力时,通常就到了衰老时期,而衰老个体的身体机能会下降,将会因天敌捕食、或者是无法捕猎而死亡。

人类之所以在衰老之后仍能存活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是因为人类属于群居生活,并且人类属于高效猎手,能够有多余的能量赡养老人。事实上,不光是人类,科学家还发现剑齿虎也会赡养失去战斗能力的个体,科学家曾经发现一个剑齿虎化石,该化石显示它生前遭遇重伤,失去了捕猎能力,但它依然存活了1-2年左右,这意味着种群中的其他个体为它提供食物。

虽然人类或者其他动物已经可以延长衰老个体的生命,但我们却无法阻碍死亡的发生,而之所以会出现死亡,本质上也是为了更好地延续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