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从电影院里走出来,街上已经没了匆忙赶路的行人。
熟烂的西园,沉酣和人生地热浪
风里、空气里似乎有一丝风浪的味道,我闭上眼睛,深深的呼吸。
突然想起郁达夫的文学短篇风《春风沉醉的晚上》。
假若《风平浪静》在上个世纪,那个伤痕累累的时间里公映,大概会被很多观众喜爱吧?
这么想,是因为现在已经鲜有观众可以消解一部带着诗意和文艺气息的犯罪片。
受黄渤的新人扶持计划恩惠,李霄峰以厚实的资金、演员阵容创作了这部《风平浪静》。
原本,这样富裕的资源,绝对足够呈现出佳片的。
但,在对个人主义、注入资本、现实关系和影片品质等进行平衡后,片子差强人意。
我们看到大众评分,从7跌到6,就像股市崩盘一样,可能随着同质解读的剧增,评分还会掉。
匠叔想抛开评分,分享这部电影究竟值不值得看,我们该如何去看待《风平浪静》。
来时风平,去时浪静
以宋浩的15年精神历程为主,辅以爱情、家庭、兄弟情义等世俗关系麻,表达人的一生是风平浪静地来,波涛汹涌地去。
我想这是导演想表达,也成功表达的一个哲学观点。
不管影片有几条主线,亦不论编剧在主人公误杀、和潘晓霜的情感线之间有怎样的逻辑矛盾。
更不要指点导演应该深挖角色关系,深化犯罪主题。
宋浩作为主人公,他完美地承载了导演的思想。
诗意的镜头,文艺的情绪
收费站向行人索取钱财,它原本是一个冷漠的场景。但导演从陌生感中难得的邂逅,捕捉到了在单位时间内,人该如何表达温情。
黄色和黑色相间的铁栏杆,夹杂着的微风,和潘晓霜纯白色的工作服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白色的小汽车和姑娘的衣服,因为色调相互逼近。
车主正是宋浩,颜色包裹的是两个人的情绪。
正如此类看似正常,但实则充满精心设计的细节,大量存在。
而对看惯了血腥、刺激和煽情类电影的大部分院线观众,这些东西是如此的难以消解。
时间或许比人更会解释
生硬、做作和割裂,观众说得没有错,在大部分人的理解范畴里,《风平浪静》确实如此。
但,匠叔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这部电影会有越来越多细致的解读,也会越来越被人所理解。
像顾长卫的《孔雀》、《立春》一样,观众理解不了的,时间会帮着解释。
匠叔倾情推荐,看完可以再去高速公路收费站上,来来回回兜兜风。
有助于更深刻的体会《风平浪静》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