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曾经说,一旦挖开秦始皇陵,就能够马上产生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经济效益。
还有人说,一旦挖掘秦始皇陵墓,埋藏千年的秦朝文物,文献,墓葬规制以及秦朝文化都会一览无遗地展露在我们面前,这对我们研究秦朝文化,以及战国时期的文化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文化利益的诱惑,我国都坚持不开挖秦始皇陵。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秦始皇陵遭遇不可挽救的破坏时,比如:遭遇盗墓贼,火山,地震等因素,科学家们也会进行拯救式发掘。但如果保存完好,考古学家们更倾向于原地保护,等到未来科学技术发达到能够足够保住这些文物时,才会选择发掘。
原因其实很简单,考古其实并不是挖掘宝贝,而是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
文物的保护
很多人把考古当作是“挖坟”,但实际上考古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而不发掘文物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
其实除了秦始皇陵墓之外,我们还知道了唐高宗和武则天的陵墓,这是我国唯一一座下葬了两位皇帝的陵墓,而且他们还正处于大唐盛世。
据说,他们的随葬品品质非常高,而且数量非常多,甚至还有人说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埋藏在这里面,说不定里面还有其他的奇珍异宝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然而由于人们一直找不到他们墓穴的入口,所以一直没有挖掘。直到1958年因为偶然事件,人们才发现了墓道口,经过考古学家们的研究发现,该墓道口保存较好,推测陵墓没有被盗。也正因为如此,考古学家们并没有选择发掘这座陵墓,而是将墓道口回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依照我们目前的科学水平,无法保证墓穴中的文物不被损坏。
秦始皇陵之所以没有开挖,也是这个原因。我们知道,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中,有很多在刚出土时都带有颜色,然而在接触氧气后不久,这些颜色就被氧化,只留下白灰的颜色,这对于文物而言其实是一种伤害,而且无法修补。
而且兵马俑属于无机物,它们相对而言不太容易发生变化,但科学家们却发现它们也已经生出了几十种病菌。
除了兵马俑之外,还有许多文物在脱离原本的环境之后,也会迅速被损坏。比如:辛追夫人,据说辛追夫人刚被发掘出时,面容样貌栩栩如生,甚至肌肤还有弹性。然而在发掘之后,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再加上辛追夫人名声很大,所以被送往很多地方展览,但却没有为她做相应的保护措施。
正因为如此,这个保存了上千年不腐的遗骸,在出土后不久就迅速腐化,面容也逐渐恐怖。后来科学家们按照辛追夫人墓穴的环境为她重新制作了棺椁,才延缓了她被分解的速度。
从保护文物的角度来看,除非有些文物不发掘就会受到伤害,比如:被盗墓贼光顾,修建地铁挖掘等因素,否则考古学家们更倾向于原地保护文物,而不是强行发掘。
经济价值
虽然开发秦始皇陵能够带来不菲的收入,但要知道的是如果要发掘陵墓,需要的费用绝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文物发掘现场不能使用挖掘机或者是掘土机,只能采用人工的方式一点一滴的发掘,所以一个大型的文物考古现场,很可能会倾注一个考古学家一生的精力。
比如:兵马俑的总面积是2万1平方米, 而兵马俑前后耗时30多年才发掘4700平方米。而秦始皇陵墓面积是兵马俑已开挖面积的50多倍,这意味着秦始皇陵墓至少需要150多年的发掘时间。而在这150多年里,我们需要投入的资金与精力,绝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其他因素
其实考古非常依赖科学的进步,而现如今我们的技术并不能保证我们能够从这些文物中获取些什么内容,所以我们宁愿现在不发掘,等到未来人类科学进步之后,再来揭开秦朝的秘密。
除此之外,如果想要发掘秦始皇陵,需要在秦始皇陵上方修建一个遮雨棚,以免雨水、雪等对正在开发的秦始皇陵造成永久伤害。而修建一个能够使用100多年的遮雨棚,也会不可避免地破坏秦始皇陵地上景观。
另外,秦始皇陵的文物发掘之后,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保存要求,而目前我们没有较好的文物保存条件。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科学技术发达到能够保护好发掘的文物,那么我们也会对该陵墓进行发掘。但现在还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