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秋,山东滨海根据地八路军部队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在反击日军的秋季大扫荡战斗中在沭西地区击毙了对根据地进行蚕食的日军联队长小林,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迫使驻兖州的日军从兖州抽调主力赶到枣庄,准备对我根据地发动更大规模的扫荡。
▲八路军部队在展开大会
日伪军首先打通了临沂至郯城和新安镇一线的公路,并在公路沿线重要村镇筑安了不少据点,企图切断滨海根据地与鲁南和华中根据地的联系,首先将我军困在滨海地区,再对我根据地发起扫荡,迫使我军背水一战,以达到全歼我军并占领滨海根据地的目的。
临沂和郯城之敌倾巢出动,在重沟到郯城一线构成对我根据地的封锁线。但这样一来,郯城的守备就空虚了,只剩下少数伪军防守。为粉碎敌人的进攻,并策应冀鲁边和清河区的反扫荡斗争,八路军115师在政委罗荣桓的指挥下,决定利用翻边战术,攻击郯城。
▲八路军机枪手在与日伪军作战
鲁南重镇郯城位于临沂和新安镇之间,是鲁南与苏北间的交通要道,南距陇海铁路60 里,北距临沂城120余里。四周有高11米、宽9米的城墙,墙外还有深7米、宽6米的外壕, 共有38个碉堡,火力可以相互支援。郯城正西的马头还驻有部分日军,可以随时增援。
▲敌我双方展开激战
1943年1月18日夜,115师教导2旅强行军80多华里,秘密抵达郯城以东的马陵山。天亮后,部队在当地隐蔽休息。入夜后,我攻城部队分数路直扑郯城。6团迅速占领了南关,并且沿着大街,借着房屋的掩护,直扑南门。已连续爆破炸开了第一道城门,谁知里面还有一道门,并且用沙包堵死,无法进行爆破,挡住了我军。攻击受阻。此时天色已亮,我军被迫暂停攻击,调整部署。
▲根据地人民在为新兵戴红花
20日上午,马头镇的日军赶来增援,但这批“皇军”在整个白天既不向我军阵地反攻,也没有要留下协助防守郯城的意思。傍晚时分,日军大队又返回马头,只留下1个小队进城。马头日军这一见死不救,极大地动摇了伪军的斗志。甚至连伪军的日本教官也哀叹“完了”。
当晚11 时许,我军再次对郯城发起攻击,这次我军将突击重点转向北门。在猛烈火力支援下,我军在城墙上架起云梯发起攻击。城墙上伪军一片混乱,在军官的叫骂声中,用机枪向城下扫射,同时将滚木和手榴弹胡乱地丢下城墙,企图阻止我军的攻势。
▲日军部队通过被我军炸毁的铁路
在付出很大代价后,我军突击队终于登上城头,与伪军展开了白刃战,后续部队陆续从突破口登上城头,并不断扩大突破口,与伪军展开了巷战。伪军见我军已经入城,士气崩溃,一点被突破处处动摇。伪县政府大院也被我军包围,困守在此的敌军预感到末日将至,不断地向周围据点发出求救信号。
这时马头镇的日军再次出援,在城西与我阻援部队接火。我军利用有利地形,死死地堵住了日军增援的道路,400多日军在付出很大代价后,仍然未能突破我军的阵地,而且我军还不断地向日军的侧后进行迂回,日军恐惧被我包围,遂丢下尸体逃回马头。
▲八路军部队在行军
此时郯城的战斗已近尾声,我4、6团部队用炸药炸开伪县府大院的院墙,突入院内,见大势已去, 200多名伪军和伪政府人员投降。最后只剩下困守在大碉堡里的郯城伪军日军顾问滕原真明、指导官多田幸雄和马头镇的1个小队日军。我军在火力掩护下,对碉堡进行多次爆破,彻底炸毁了碉堡,绝望中的日军指导官多田幸雄等7人投降,他摇着头说:没想到你们竟会打到后方来。在山东,再也没有安全的地方啦!
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400多人,俘日军7人、伪军及伪政府人员共600 余人, 缴获一大批军用物资。而我教导2旅和地方武装共伤亡91 人。郯城战役不仅首创八路军在山东敌后运用“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而且还迫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对我根据地的蚕食,调回主力救援郯城,使得根据地成功地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参考资料
《沂蒙革命根据地志(上册)》pp319
《八路军115师和山东军区战史》
编辑/周洪新
更多当代历史相关事实,以及观点评论请关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共同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