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从家中出发时五岁,到金陵却十三岁了,难道途中走了7年吗?

传递温度与价值,关注我不走丢,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读书文史。

网上有这么一个问题问:林黛玉从家中出发时是五岁,到金陵后却十三岁,那么这七年跑哪里去了呢?

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个话题。

首先,提者问题中有几个明显的错误:

林黛玉从家中出发时不是5岁;

林黛玉是从扬州北上进京,而不是去金陵

林黛玉到贾府时,年纪为13岁,也不是准确说法

其实《红楼梦》书中出现许多对不上年龄或时间的问题,这也见怪不怪,挺符合曹雪芹的风格。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分析。

未离家之前

首先,黛玉出场时年龄已经是5岁,书中第二回中说到她的老爹爹的时候,便交代了年纪: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今如海年已五十,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从这也由此可见,林黛玉家境本身不错。因为家庭殷实,林黛玉的老爹爹对自己的宝贝闺女又宠爱有加,所以很早就想给林黛玉请个家教老师。

话说正是此时,被参奏革了职的贾雨村,穷得叮当响地云游到了维扬(也就是如今的江苏省扬州市),听闻林如海在扬州当官,又经两位熟人介绍,便在林如海府上谋得了一份包吃包住还管薪水的美差,那就是给林黛玉当家庭教师。

贾雨村本身进士出身,给林黛玉教书并不是什么难事,加上林黛玉本身身体娇弱,所以贾雨村干这份工作做起来其实很轻松。

时间一晃,一年很快就过去了。

林黛玉此时6岁,也是这时,其母病逝。林黛玉须在家守丧尽礼。

如此伤心悲痛之大事,肯定是没什么心思读书识字,于是不言而喻,贾雨村便被放了“长假”。没了工作,闲了下来的贾雨村,便又到处转悠。

某天,贾雨村正好撞见了当年做官时“死党”张如圭,张如圭也被革职在家,又是本地人。

两人见面,寒暄之余,贾雨村从张如圭口中得知,之前被革职的官儿,可以“复旧职”了。

听到如此天大的好消息,贾雨村自然是开心得不得了,抱大腿专业户的他,立马想到了林如海,于是便快马加鞭地跑到了林府,试图通过抱林如海的大腿,让其转向中央去求贾政,以帮助他重返官场。

而此时的林如海,又是公事缠身,又是夫人病逝,且年纪也已过半百,身体大不如前。担心林黛玉待在家中,没了亲妈关爱,又没兄弟姐妹相互陪伴长大,容易养出病来,便想着将宝贝女儿送到贾府。

于是,便对贾雨村提了个要求:帮你复职可以,但是也请你帮我一件事,把老夫闺女安全地送到贾府去。

所以,到了这里,我们大概可以得知一个时间点,林黛玉并非5岁从家中出发,而是6岁或以后。

离家之时

林黛玉从家里欲要去贾府之时,贾府其实“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所以,从这可以知道,其实这里还有一段时间耽搁,并非是说走就走。

之后,林黛玉听完了老父亲对自己人生成长的担忧和感慨之话,方听从安排,伤心难过地和老父亲告别,泪眼汪汪地跟随着奶娘,以及贾府的老妇人等随从登上了船。

接下来,关于途中的状况,其实小说中并没有明确提及。

承接下文的,便是直接写到了黛玉“弃舟登岸”,“荣府打发轿子并拉行李车辆伺候”,然后就是“红学”常研究讨论的那经典一幕,黛玉进贾府的场景。

这时,当黛玉下船、进贾府、见众人时,文中也并没有明确提到年纪,根据黛玉所说:

“在家时记得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叫宝玉。”

到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那就是要问黛玉这时究竟几岁,那大体可以从宝玉身上找答案,又或者推测其途中走了多长时间。

那么,我们分两种情况来探究:

1.宝玉几岁了?

文中其实也没有明确说到。但我们可以把时间往回倒倒。其实在贾雨村在任林黛玉家庭教师之后,还未送林黛玉到贾府之前的这段时间,曾和当年他做官时结交过的古董商朋友冷子兴交谈过。当时,冷子兴曾说过贾家宁荣两府的情况,且提到了宝玉的年龄:

(宝玉)如今长了十来岁,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

看到这里,再去对比林黛玉,显然这个说法有些不合理,因为“宝黛”之间的年龄差距过大,已经远不止一岁。

所以,我们再看另一个版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

下面的这个版本的说法,显然要合理一些。所以,从这里我们大体可以得知,黛玉初进贾府时,年纪应该在7岁左右。

为何如此说呢?我们再举第二个佐证,即途中走了多长时间这个问题。

2.路程走了多久?

始发地:扬州

终点地:北上进京(即北京)

两个地方相距全程约1000公里,开车的话大概12个小时。不过,在古代,没有汽车,没有飞机、高铁列车等等快捷的交通工具。

那么,要想通过水路乘船从扬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呢?

走水路比较曲折,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从扬州到北京,明朝时期走京杭大运河约为1600多公里。

当年,乾隆下江南时,正月十一日从京师出发,走大运河顺流而下,二月二十七日抵达杭州。三月初六回程,四月二十六回到北京。

从中大体得知,乘坐船只大概需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

当然,考虑到四季风向、水文地理、人畜力不同等情况,林黛玉逆流而上前往北京,按理来说,快则两个月左右,慢则三、四、五个月,也就够时间了。要说长达三五年载,甚至六七年,这显然不合常理。因为这既不是郑和远渡南洋,也不是鉴真东渡日本,更不是唐僧西天取经,不需要面对大风大浪,也不需要在途中降妖除魔,何须花费那么长时间?

再者,途中一大队人马,也需要吃喝拉撒,花费银子,且船上还有一帮老妈子及女仆等,加之林黛玉本身体弱多病,更是吃不消。此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作为领队的贾雨村,可是要赶着去做官着,哪里能让船只走马观花,走走停停。隔个7年才到京,官位早就被安排完了。要知道,老贾可是望穿秋水,赶着“复职”呢,这行程肯定慢不了。

所以,说林黛玉从家中出发,走了7年才到贾府,显然不太符合常理。

结语

其实,《红楼梦》中的人物年龄,或者许多事情的发展走向时间问题,都是一个谜,这或许就是曹雪芹的书写风格吧,随便写写,想哪写到哪,时间不是重点,重点的是内容,老曹写的是血泪史,不是编年史。所以,不必过于计较时间。

再者,人物那么多,记住人物都已经了不起了,又何在乎那些犄角旮旯的小问题呢?

最后,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可以用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亦假时假亦真。”

别太认真了,用咱现代人的话来说,“认真就输了”。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是一种美德,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