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发现,孕妇胎盘存在一个小型且多元的微生物群落,并不像此前认为的是一个无菌环境。这些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在孕妇口腔中发现的微生物群落最为相似,因此极可能来自孕妇的口腔。微生物群落直接影响胎儿的健康,比如为发育中的胎儿代谢关键的营养素。
研究人员还发现,早产胎儿与足月产胎儿的胎盘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明显不同,提示胎盘微生物群落与早产之间可能存在关联。这佐证了一个长期以来的观点——准妈妈的牙周疾病与早产风险存在关联。当孕妇发生牙周炎症时,口腔致病细菌有可能进入血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早产和胎膜早破。
怀孕后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会使准妈妈们的牙周疾病、龋病风险要高于普通人群:
内分泌改变。女性在怀孕后,体内的雌性激素,尤其是黄体酮水平上升,会使牙龈中血管增生,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使牙龈易出现增生、肿胀、出血。
口腔酸碱度变化。妊娠呕吐造成口腔的胃酸残留,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更喜好酸、甜食物),会使口腔pH值偏低,给了口腔致病细菌以可乘之机。
口腔卫生习惯改变。孕期常伴有一刷牙就会呕吐的现象,再加上身体的疲倦,很容易造成刷牙时间和次数的减少。
那么针对这些因素,准妈妈们应该如何做好口腔护理呢?
1、孕前口腔检查
在怀孕之前检查口腔健康并治疗原有的龋病、牙周疾病等口腔问题,为健康妊娠创造有利条件。
2、择期口腔治疗
妊娠的第4~6月是孕妇的安全期,如果孕妇状况稳定,一般性的口腔治疗可在此时进行,以免龋病或牙周病加重,对孕妇胎儿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按时正确刷牙
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足2分钟。选择软毛牙刷,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按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10次。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1mm,每次刷2~3个牙。在将牙刷移到下一组牙时,注意重叠放置。前牙舌腭侧如牙弓狭窄可将牙刷垂直,压刷毛进入龈沟及邻间隙约45°角,对着牙长轴作短颤动。颌面的刷牙动作是将刷毛紧压颌面,使毛端深入点隙,作前后牙方向的颤动。
在刷牙后可以顺便清洁一下舌苔,彻底清除残留在舌头上的食物和细菌。
4、养成清洁习惯
孕妇要养成饮食前后漱口、使用牙线、呕吐后漱口的习惯,及时清理残留食物和冲洗胃酸等酸性物质,维持口腔内环境稳定。
5、注意饮食习惯
妊娠过程中要多喝水,避免过量摄取酸性食物、刺激性食物和生冷食物。
参考文献:
Kjersti Aagaard, Jun Ma, Kathleen M. Antony, Radhika Ganu, Joseph Petrosino, and James Versalovic. The Placenta Harbors a Unique Microbiome. Sci Transl Med., 21 May 2014; DOI:10.1126/scitranslmed.3008599
| 更多原创家庭健康资讯请关注仁年健康微信公众号:family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