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最早起源于隋朝,是由当时的五省六曹制逐渐演变而来的。虽说三省六部制是在隋朝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真正将其运用并完善起来是在唐朝,之后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虽然每个朝代都有一些小的改变,但三省六部制的基本框架都没改变。
三省六部中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的是尚书省的六个下属部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个部门各自管辖四司,一共有二十四司。
中书省作为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是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早在汉朝就已经开始设立,曹魏时改称中书监,晋朝以后称为中书省,主要还是为了秉承君主意旨以及发布皇帝诏书,是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在隋唐时开始正式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中央最高政府机关。
门下省是魏晋至宋朝期间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初名侍中寺,只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直到隋朝才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一,门下省这个称呼始自西晋。在门下省中一般设有:侍中二人,官居正三品,负责掌出纳帝命,相礼仪。
尚书省前身为“尚书台”,是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曾是魏晋至宋朝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直到隋朝才开始正式对三省加以厘定,最终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期间制,此时尚书省CIA正式发展成形。
六部作为中央行政机构中六部的总称,比三省的形成要早很多。据说从西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就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六个部门。在秦汉时期被九卿所掌控,直到隋唐时期才将六部划分到尚书省的职权中,就连秦汉九卿的大部分职务也被尚书省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