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人生终点吗?既然无法逃脱死亡,那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很多人都惧怕死亡,认为死亡是所有事情的结束,也是人生的终点。但如果脱离我们自身,站在上帝的角度去看,如果没有个体的死亡,那么就不会有种群的新生。可以说,自然界最伟大的成就不是演化出了各种生物,而是演化出了死亡,正是因为有了死亡,生物才能更好地生存。

死亡与新生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死亡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无论我们还有多少事情没有做完,无论我们还有多少梦想没有完成,我们都无法推迟自身死亡的时间。

但对于地球生物而言,如果只有新生,没有死亡,那么地球将很快会迎来灭绝危机。首先是因为如果没有死亡的话,那么地球上的生物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以至于地球无法承载如此多的生物,而出现大面积灭绝事件。

比如:如果人类数量无限增多,那么人类对能量的需求量也会更大,此时人类内部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能量危机,我们将会因饥饿、甚至是战争的方式来定期消灭人口,而这又会挑战社会秩序运行,打破现有的社会规则,以至于人类生存质量大幅度降低,甚至会重新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

再加上科学技术也无法在持续战争动乱的年代取得较大发展,以至于人口数量可能还不如现如今和平时期的数量。

相反,如果没有新生,而衰老的个体也不会死亡。虽然短时期内不会对人类种群造成较大的影响,但长期来看,人类终将会灭绝。

我们知道,人类并不仅仅会因为衰老而死亡,还会因各种意外而去世,比如:车祸、空难等,这些意外事件会导致人口数量不断降低,直到所有的人类都因此而死亡,此时人类也会迎来灭绝。

另外,人类离不开环境而独立存在,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生存,是因为地球目前环境非常适宜我们生存。然而地球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未来一旦地球环境发生突变,比如:全球变暖等,此时我们可能因无法适应地球环境而灭绝。

这样的事情在地球上已经发生过很多次,比如:三叠纪末期时,地球上下了一场持续200万年的雨,这场雨导致抓地力强,能够在潮湿环境中的裸子植物崛起,它们取代了当时的草原,将许多地方都转化成了森林。

然而就在这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却有一大批食草动物灭绝了,原因是裸子植物的叶子过于粗糙,它们无法消化。还有一些动物适应了草原环境,无法在森林中生存。

总而言之,一旦地球环境发生突变,地球上的生物也会发生变化,原来的优势物种可能会变得不再适应地球环境,逐渐沦为边缘物种或者直接灭绝。

想要使地球物种生生不息,就必须要让衰老的个体死亡,留足能量供应新生的个体,而新生的个体才有机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新生个体

新生个体之所以能够对抗不断变化的环境,是因为新生个体的基因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这被我们称之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没有方向的,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能够适应环境的突变基因,以及对生物既没有好处,也没有什么坏处的中性基因才能够被生物保留。

正是如此,所以生物在繁衍后代时,后代的基因会不断的变化,只有这些不断变化的基因,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地球环境。

这也是为什么,地球上发生过如此多的基因突变,但地球生物仍旧一代代地演化到了如今,从未出现断层的原因。

死亡是人生终点吗

虽然对于种群而言,只有衰老个体的不断死亡,才能换来新个体的生存。但对于个体而言,他们认为死亡之后就不具备任何感官功能,无法再体会喜怒哀乐,于是所有人把死亡当作人生的终点。

但也有一些人,他们愿意把死亡当作新生,比如:一些为国捐躯的人,他们愿意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牺牲自我;还有一些人愿意把自己的身体捐献,用来医学研究或者捐赠器官用来换回别人的新生。

另外,臧克家曾经说过:“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些人虽然个体死亡了,但他的精神、他的贡献却帮助了人们更好地活着。

所以,从不同的个体来看,每个人对死亡的定义都不一样。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既然死亡无法逃避,那不如我们好好地享受活着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