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其庞大遗产如何继承呢

1991年12月25日的晚上八点,在克里姆林宫宫前,大红色的金星镰刀旗缓缓落下,随后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曾经苏联的正红色如今只余三分之一。而在此之前18分钟,戈尔巴乔夫正式将“核按钮”转交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当然,严格的来说,此时的苏联尚未解散,在戈尔巴乔夫转交核武器的第二天,苏联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通过了“终止苏联存在”的决议,至此,苏联正式解体。

此时的时间是1991年12月26日,这个建立于1922年只用了数十年时间就成长为世界两极的超级大国在它建立后的第69年轰然崩塌。由一国化为十五国,这十五国分别是中亚五国、波罗的海三国、东斯拉夫三国、外高加索三国以及摩尔多瓦。

上图_ 苏联解体 前后对比

一个庞然大物的轰然崩塌,不是一群人在一个小小的会议室里一拍脑袋下决定就完事的,它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最为困难的,毫无疑问就是苏联庞大的遗产要如何分配。

在前文已经说到了,在军事方面,最为重要的武器“核武器”被戈尔巴乔夫转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其实关于核武器的分配,并非全部都由俄罗斯继承。苏联的核武器一分为四,分别由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四国继承。起初这四国其实都想着继续部署核武器,保持核威慑的,但为什么最终只有俄罗斯保留了核武器呢?

其实很简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不乐意见到众多核武器流落小国之手,原本大国对小国,小国可以说是只能忍气吞声无奈忍让,但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一旦拥有了核武器那就意味着这四国突然之间拥有了掀翻谈判桌的能力,这自然是美国等国不乐意见到的。

因此他们就对拥有了核武器的数国施以压力,俄罗斯作为苏联的长子,继承了绝大部分军事实力,肌肉可谓是十分粗壮,对于美国的威胁自然是不放心上。但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三国小国寡民人微言轻,最终只能忍气吞声,“自愿”放弃了核武器的使用权。

上图_ 苏联导弹部队

1992年5月23日,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五国,在葡萄牙的里斯本签署了协议,乌、白、哈三国必须在未来7年内销毁所有核武器。当然,作为交换乌、白、哈三国将得到美国的“大量”经济援助,有多大量呢?

以乌克兰为例,在01年乌克兰全部销毁核武器之后,原本说好的经济援助戛然而止,只有一笔少的可怜的“违约金”。

苏联刚一解体,其曾经的组成部分就不得不被人威胁并且忍气吞声,也不知戈尔巴乔夫得知后作何感想,不过恐怕也并无感想吧,毕竟他是俄罗斯人。并不在低头做人的行列之中。

上图_ 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

那么,为什么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也能分到核武器呢?其实这就涉及到了当时的分配原则之一,关于武器装备的继承,是根据武器装备所在的国家来继承的。由于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优势,苏联曾经的核武器就布置在这三国境内,因此他们能够获得核武器的继承权。

当然,在武器装备这一方面还是有一些例外的,譬如说很多的尖端武器包括航空母舰、远程轰炸机等等,都被俄罗斯调回来了。

那么,别的遗产又是如何继承的呢?

我们常常说,俄罗斯是苏联的“长子”,这其实是因为俄罗斯是苏联的的天然继承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俄罗斯自愿偿还了前苏联的所有海外欠债,合计约为213亿美元。

上图_ 苏联运输机部队

在军队这一方面,军人的国籍基本上是可以自行选择的,大家爱去哪去哪,毕竟强扭的瓜肯定是不甜的,也不能强迫。但为什么说“基本上”呢?因为一些重要部队的国籍,是受到限制的,比如说核武器的养护部队。

当然,说是自愿决定去留,实际上大部分军队最终还是去到了俄罗斯,这很简单,当兵也是要吃饭的,当时军人的工资主要还是俄罗斯付账的。当年苏联的经济本身就十分的失衡,即使从全国来看,苏联是一个工业能力十分强大的国家,但实际上,当时的苏联有四分之一的地区可以被划分为“赤贫”,苏联解体之后,有些国家一度出现了“路有冻死骨”的情况。

因此,对当时的非俄罗斯军人来说,他们面临的情况其实是这样的,跟着俄罗斯混,好歹能有口饭吃,回国本国,说不定只能饿死。在这种情况下,军人会做何选择不言而喻。

上图_ 苏联经济区

上图_ 苏联解体前的示威人群

而俄罗斯军队的情况又稍有其特殊之处,起初在苏联时期,对于本地的士兵,往往送到远处服役,这是由于苏联毕竟是数个国家联合而来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促进民族间的融合以及文化交流。

这就导致了苏联解体之时,在本地区服役的军人几乎全部不是本地人。

起初在苏联解体后,各个国家给出的关于军队分配的方案是“士兵在何处服役,即归属此国”。但没想到这一方案获得了士兵的激烈反抗,有不少武器都被士兵自发毁坏了。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就想尽可能的继承苏联遗产的俄罗斯推出了他们的“俄罗斯方案”,这些不愿待在其他国家的士兵,可以选择退役,当然,如果你不退役,但也不愿意待在别的国家,就可以选择俄罗斯的方案——你将被收纳为俄罗斯人。

当然你不得不承认当时拿出的这个妥协性极强的方案确实有其合理之处,有人服役多年,朋友兄弟爱人都在当地,回到原籍则意味着一无所有。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宁愿一无所有也向往着故土,或者服役时间尚短,并无深厚的关系。

上图_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升起俄罗斯国旗

当然,遗产分配这事,并不完全是好事,毕竟在法律上有一种财产叫做“债务”。

当时苏联的全部外债折合约213亿美元,关于这一大批“负面遗产”要如何分配,这种涉及到各国切实的利益的问题,各国代表自然是吵得面红耳赤,一个两个平日自诩上流人士,这会也都开始踩着桌子骂娘了。

起初各国的决定是平摊这部分债务,按照各国继承的部分俄罗斯承担61.34%,其次是乌克兰16.37%,白俄罗斯分摊4.13%,但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国坚决拒绝在此协议上签字,虽然这三国需要承担的债务也不多,但架不住这三国几乎全国赤贫,确实是路有冻死骨。

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但这几国不了了之当然没问题,毕竟是债务,但冤有头债有主,人家债主着急啊。最后,俄罗斯以继承苏联在海外全部财产为条件承担了苏联全部债务。

直到2017年石油价格上涨,俄罗斯才彻底还完了这部分债务。

作者:未定君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苏联解体后的货车分配》 邢澍

【2】《国内学界苏联解体研究述评》吴家庆 肖玉方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