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一直在泥土中,都没和鱼见过面,为什么水的中鱼却喜欢吃?

钓鱼用蚯蚓,似乎成惯例了,笔者在老家时也经常钓鱼,每次钓鱼前都会去墙角落里挖些蚯蚓备用,不过却从没有想过为什么蚯蚓和鱼都没见过面,怎么就成了钓鱼用的饵呢?

鱼是怎么寻找食物的?

我们一直用第一个吃螃蟹的形容大无畏的勇敢者,所以对于人来说,食物能不能吃,首先就是眼睛看作初步判断,然后就是鼻子闻闻是不是有刺激性的味道或者臭味,最后就是用舌头尝尝有没有特殊的味道,一般苦味就是不能吃的警告!

那么水里的鱼是怎么找食物的呢?这还要问吗?不就是眼睛么,鱼眼睛和它的身体比例来看,大部分鱼的眼睛都很大,那不就是用来找食物的吗?其实还真不是,或者说不全是,因为在绝大部分水塘或者湖泊或者江河湖海里,水质并不足以达到在水下用眼睛寻找食物的程度!

鱼在大部分状态下是用鼻子来找食物的!

鱼的鼻孔不是用来呼吸的,因为它通过鱼鳃和水中交换二氧化碳、吸收氧气,但鱼鼻孔的嗅觉作用仍然是存在的,而且极为灵敏,水中的食物味道会刺激它的嗅觉,让它顺着味道寻找到食物!

鱼的鼻孔是紧挨着的,前后两个,水流从前鼻孔进入,后鼻孔出去,两者之间是一个U形,嗅球就在这个U形管的底部!

当然有味道还不行,鱼也会尝试着吃吃看,这就是钓鱼时,有时候浮标动动,但却没有咬钩,鱼并不是来试探的,因为它根本就不知道这吃的饵里面还藏着一只钩,它只是在尝试能不能吃,是不是方便吃,只要尝试完毕,就会一口吞入!此时你起竿那肯定是妥妥的!

蚯蚓是什么味道?

估计也没人知道吧,除了《流浪地球》那榴莲味蚯蚓干的梗以外,真正的味道估计没几个人尝试过,毕竟吃蚯蚓还是小众!但如果各位亲自去挖过蚯蚓的话,那必定对蚯蚓的气味还是有所了解的!蚯蚓的种类挺多,有正蚓、爱胜蚓、异唇蚓和环毛蚓与微蠕蚓等,种类极其繁多,种花家对于这么多蚯蚓实在认不清,就算花钱下载了一份蚯蚓的论文还是搞不清蚯蚓怎么区分!

不过江浙地区挖出来的蚯蚓中一般有两种比较明显的区别,一种肉红色,还有一种是青灰色,相对而言青灰色的比较腥臭,味道很浓,根据鱼类习性来说,红色的在静态水库或者湖中比较好,味道很浓的在流水中效果比较好,因为它经久不散嘛!不过腥臭味太重,容易招惹小杂鱼,要不然下钩就是千年长不大的鱼,恼火!

当然这鱼饵的气味的选择还和季节有关,冬天冷,散发慢,用腥臭味为主,秋天则香味,夏天则是清淡为主,所以对鱼来说,它见没见过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气味比较吸引它,至于这食物来自哪里那就不是它所能关心的事情了!

钓鱼的各种饵料

尽管蚯蚓是“万能饵”,但并不是所有的鱼都喜欢吃蚯蚓,不同的鱼需用不同的饵,比如最简单的玉米粒也能作饵,而且它也是万能饵,效果也相当好,鲶鱼、鲤鱼、青鱼、草鱼都可能上钩,最好的玉米粒是饱满爆浆的那种,晒干的还是不要用了吧!

还有田螺也是,鲤鱼、青鱼以及大体型的鲫鱼、鳊鱼都可能上钩,第一种是敲碎螺蛳壳取用螺肉,切记,不要去掉肠子哦!或者直接挂田螺,田螺大小自己判断哈,能吃那个超级大田螺的,估计你的钓竿断了都拉不起来,用田螺还有一个好处,因为田螺就是本塘食物范围,鱼根本就没警惕性,一口吞钩,效果好!

田螺挂钩要注意,起竿的时候钩要能脱出勾住鱼嘴

同样道理,河虾也可以作饵,而且它还能活蹦乱跳,这引鱼效果杠杠滴,这里必须要说明下,尽管上文我们有说明浑浊的水中鱼都是用嗅觉找食物,但在水质比较好的条件下,活的饵料效果更好,所以弄条蚯蚓,拖长一点能动,或者钩上挂只虾,效果是同样的。

虾米做钓饵

其实随手就能找到的饵料还是很多的,比如蚂蚱,有时候甚至比你带的红虫或者精心调制的香饵效果还好,主要是随机应变,不能一个饵料掉到底,野钓时各个水塘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还得研究研究才行。

窝料也要注意下,活水窝料,比重要大一点,容易沉底的那种,然后根据不同对象窝料,比如是鲫鱼,用碎米泡酒或者酒糟、碎蚯蚓等,如果是鲤鱼那么选发酵型饵料,持续时间长,穿透力好,诱鱼效果比较好。如果是草鱼,那么就用鲜玉米,最好刀削留破口。如果钓胖头鱼,那么白醋或者酸奶拌料,这些鱼喜欢酸臭.......

种花家不钓鱼已经很多年,知识更新度已经远远不够,请各位钓鱼高手补充,感谢!

延伸阅读:各种鱼找食物的绝招

尽管大部分鱼都在水中觅食,但有几种鱼能将水面以上的食物捕获,其手段令人叹为观止,比如射水鱼那双穿透水面的眼睛,还能修正折射带来的偏移,准确的射出水流,将停在水面上方树叶的昆虫射落睡眠大块朵颐!还有希氏石脂鲤,能从水面跃起,准确咬住临近水面的浆果,扯下来吃掉。

还有鲨鱼与鱼能通过电信号感知躲藏在泥沙以下的猎物,这一点连寻宝仪都自叹不如!当然更狠的还有电鳗,它捕猎的方式甚至直接就用高压电,将猎物电晕,甚至能将人电晕倒在水中窒息而死,所以非洲和南美捕获电鳗时都用牛赶到水里,让电鳗放电彻底在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