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为何朱文正能凭借数万人坚守85天?

陈友谅登基,建立汉国后,遏制不住野心,起兵六十万,征讨朱元璋。朱元璋当时的西吴政权的主力部队和高级将领,都去攻打庐州了。陈友谅突然起兵,就是抓中这一点,六十万大军直扑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武昌。

当时洪都的守将是朱元璋的亲大侄子朱文正。朱文正了不起,居然凭着数万人的军队,就扛下了六十万人的围城攻打。可是朱文正为什么能以如此悬殊的强弱之势,坚守85天,直到朱元璋带着主力部队回援呢?下面且分析一下。

一、朱文正善于用兵,守城有道

朱文正行伍出身,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渐渐成为朱元璋势力的核心武将之一,后来还成为大都督,位高权重。虽然是朱元璋的侄子,可是朱文正并非靠裙带关系上位的。洪都是朱元璋势力的一大屏障,能够交给朱文正全权负责,这是对大侄子的肯定,而不是恩惠。

虽然朱文正管理洪都时,没有什么作为,可是一旦陈友谅大军即将杀到,他立马换了个人。他召集得力将领,分配防备任务,抚州门由名将邓愈负责,章江、新城两门由薛显负责,琉璃门由牛海龙负责,澹台门由赵国旺负责,宫步、土步、桥步三座门由军中大将赵德胜负责。

洪都城兵马不多,朱文正一番募集、调配,将两三万人马分配到各个城门后,居然还有两千人左右。这两千人就由朱文正带领,作为机动队伍,一旦双方交战,哪里需要支援,自己的队伍就去哪里。

通过这番动员和调配,可见朱文正不是一个酒囊饭袋,而是有军事头脑和决心的名将。朱文正十分重视这次洪都保卫战,利用了洪都城内每一份可以利用的军事力量,和陈友谅做殊死决斗。如此守城有道,自然有能力和底气坚守到底。

二、军民皆同仇敌忾,上下一心

朱元璋的队伍纪律严明,而且都是来自底层,所以对百姓很好。洪都城属于朱元璋的势力范围,而这座城的军民之所以可以过上安稳日子,是因为他们是朱元璋的子民。换句话说,洪都在,他们的日子就在,他们与朱元璋治下的洪都城是利益共同体。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世道中,这么一座安身立命的城池对百姓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当洪都受到攻击时,军民上下都会一起抗击敌人。

陈友谅是一位残暴的君主,他依靠徐寿辉的势力,得以建功立业,可是一旦羽翼丰满,就急不可待地杀了徐寿辉。在他的带领下,其势力发展得十分庞大,可是他不爱惜百姓,手底下的士兵也是劫掠成性,每过一处都会留下一座座废墟和焦土。

可以说,陈友谅的名声早就臭了,而洪都城军民上下也都知道陈友谅的汉军是什么德行。如果洪都城被打破,那么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会不保。如此恐惧心理下,能不同仇敌忾吗?既然上下一心,那么洪都城就成为了一个整体,在朱文正这个头脑的领导下,一切兵力、人力、物资和武器都得到充分的调配和合理的运用,增加了守御城池的实力和底气。

三、陈友谅骄兵必败,失去锐气

其实陈友谅和朱元璋一直不对付,元朝的势力缩回北方后,他就开始进攻朱元璋的地盘,只不过屡次被击退。趁着朱元璋和张士诚开战,陈友谅才想一举攻克洪都,然后北上应天,最后一统天下。他知道朱元璋主力部队不在西面,于是拿出全部家底,以六十万大军和无数战船,攻击一座小小的洪都城。

六十万对两三万人,兵力差距实在太悬殊,谁都知道汉军的优势太明显,而洪都危如累卵。对此,陈友谅和他的汉军将士都知道,所以他们志得意满,一到洪都,将城池围起来后,首先攻打抚州门。抚州门地势开阔,适合攻城,打算一鼓作气,一举攻破。可是朱文正也知道,所以他让名将邓愈把守,结果还真的守住了。

汉军打了三天,终于在抚州门打开了一个缺口。可是缺口打开后,被邓愈的火枪队一顿痛打,又退了出去。朱文正抓紧修缺口,可以说是一边和敌人战斗,一边修补城墙。汉军连续打了几天抚州门,不但没有打下,还被邓愈的火枪队给打怕了,锐气被重挫。

本是骄兵,又被挫了锐气,所以在接下来的攻城战中,始终难以攻破洪都,因为他们都对此前攻城的失利,产生了恐惧心理。加上围攻那么多天,依然没有成绩,实在让汉军上下十分焦躁,士气低落,挫败感蔓延全军。

综上所述,洪都保卫战中,朱文正可以坚守85天,直到朱元璋率领主力部队回援,是因为朱文正充分发挥了军事才能,以及洪都城军民上下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加上陈友谅和汉军轻敌骄兵的综合结果。不过能够凭着一座孤城、数万兵力坚守85天,这可谓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朱文正凭着这次战绩,证明了自己就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