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从剑齿虎化石中发现惊人事实!动物会养老吗?

我们常常把一些违背伦理道德的人称之为“禽兽”,其中也包括不赡养老人的行为,在我们的认知里,只有人类才会养老,动物都是不养老的,然而科学家从一具剑齿虎的化石中,发现了动物赡养老人的证据。

一具骸骨

在美国洛杉矶市地区,有一个名叫拉布雷亚的沥青坑,这里的沥青天然存在了几万年,并且经常被树叶、灰尘或者水覆盖,以至于周围的动物很容易失足陷入其中。

再加上沥青坑里的环境不适宜微生物发育,所以这里保存了许多古生物化石,尤其是冰河时期的巨兽化石,科学家们陆陆续续从这里出土了上百具动物骸骨,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剑齿虎。

据科学家介绍说,别的研究中心可能有一两个剑齿虎化石已经很不错了,但这里保存了600多个,其中有一个剑齿虎化石,颠覆了人们对剑齿虎的认知。

这具化石是一头剑齿虎的盆骨,而它的盆骨上生长着骨刺,这显示这名动物生前遭受过严重创伤,然而它却存活了至少1-2年的时间,直到误入沥青池。

科学家解释说道,盆骨的位置生长骨刺说明它生前经历很大的痛苦,而这会影响到它的捕猎效率,如果没有同类帮助,它根本不可能存活那么长时间。

而这一发现,不仅证明了剑齿虎是群居动物,也证明了它们会赡养种群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个体。

剑齿虎

对于许多动物而言,养老其实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原因是因为自然界中能量实在是太宝贵了,很多动物都会面临或多或少的能量危机。

如果动物要养老,那么衰老的个体所消耗的能量,会影响到年轻个体的存活。而且,衰老的个体无法参与捕猎,也不具备生殖能力,它们的存活对于种群而言是一种拖累,所以大多数动物并不会赡养衰老的个体。

另外在自然界中,有些生物会主动选择淘汰衰老的个体,这是因为相对于年轻的个体而言,衰老的个体卵子或者精子质量会下降,以至于后代存活率较低。而且衰老的个体也会消耗能量,不如把这些能量节约下来,用于抚养种群的后代,这样可以提高种群的幼崽成活率,让种群延续的时间更久。比如:宽足袋鼩是一种有袋类生物,它们的雄性在交配之后就会死亡,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节约能量,提高后代的存活率。

当然,对于动物而言,衰老其实是一个奢侈行为。对于食草动物而言,衰老意味着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被食肉动物捕食;对于食肉动物而言,衰老意味着捕猎效率下降,很容易缺乏能量而死亡。所以很多动物还没有活到衰老便会死亡。

剑齿虎之所以会赡养已经失去劳动能力的个体,原因可能在于它们是高效的掠食者,而且在当时它们的猎物体型较大,可以有多余的能量分给它们。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剑齿虎生活的时代,当时的食草动物体型很大,且处于独居生活。独居意味着它们只能凭借着自己一双眼睛来盯着猎物,这就导致它们比群居的动物更容易捕猎。

再加上它们体型很大,捕猎一只可以供整个种群食用好几天,所以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个体也可以在种群中生活得很好。

剑齿虎为什么会消失

和冰河世纪的许多动物一样,剑齿虎也没能活到现在。关于它们为什么会消失,科学家们只能给出一些猜测。

据科学家们猜测,剑齿虎的灭绝和当时的环境变化有关。在过去,剑齿虎生活的地方有许多森林,它们能够依靠伏击的方式来捕猎野牛等食草动物。然而随着气候变化,草原取代了原有的森林,这使得剑齿虎没有了隐蔽物。

另外,野牛在荒野上也没有了保护,为了生存,它们演化出了较小的体型,由于体型变小,对能量的需求也随之减少,所以它们的数量越来越多。

然而越来越多的野牛并没有为剑齿虎带来好运,原因是因为群居的野牛每一个都可以充当放哨人,它们之中任意一个发现剑齿虎的身影,就可以通知种群其他个体逃生,导致剑齿虎捕猎成功率越来越低。

再加上野牛的体型变小,使得它们即使捕猎成功,获得的能量也有限。

由于不适应捕食较小体型的猎物,剑齿虎在演化过程中逐渐灭绝了,而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剑齿虎形象,都是根据它们的化石,还有基因测序等研究复原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