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以诸侯联军上将军身份在关中分封各路诸侯。当时天下共分三十六郡,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地梁、楚地区,下辖九个郡,相当于占据了天下的四分之一。以项羽当时的地位而言,他给自己分一块最大的蛋糕是没什么问题的。然而在给其他诸侯分封地盘和爵位的时候,项羽却在有意无意间给自己埋下了不少大坑。几年后项羽兵败乌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自这次对诸侯王的利益分配上。
第一个坑是把汉中分封给了刘邦。项羽为了削弱刘邦实力,册封他为汉王,封地巴、蜀二郡。当时巴蜀还不是天府之国,而是秦朝时期专门流放重刑犯的地方。刘邦得知此消息后当即表示要找项羽拼命,幸亏萧何等人将他拦下,萧何劝说道:“你又打不过项羽,现在跟他拼命必死无疑。”刘邦想想也是,虽然巴蜀之地险恶,但当汉王总好过当“鬼王”,于是便忍了下来。之后刘邦以重金贿赂项羽的叔父项伯,由他出面请求项羽将汉中也封给刘邦。项羽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很爽快就答应了。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为汉中平原。此地是关中入蜀的锁钥门户,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如果汉中在项羽的控制之下,那么他只需要用少量兵力驻守,就能将刘邦死死地钉在巴蜀之地,不得动弹。同理,汉中在刘邦的控制之下,他就拥有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主导权。
第二个坑是册封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雍王、塞王、翟王。章邯等人原先是秦朝降将,在推翻秦朝的斗争中并没立下什么战功,结果他们却轻易而举身居高位,这自然就引发了其他诸侯的不满。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项羽将原秦国故土一分为三作为三人的封地,并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将刘邦困在巴蜀之地。然而,章邯等人身为秦将却卖主求荣,这本身就已被秦人所不齿。而且章邯投降时带着二十万秦军,项羽只留下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其余将士一律被坑杀。秦地百姓对项羽无可奈何,这笔血海深仇自然是记到了章邯等人的身上。所以章邯、司马欣、董翳在秦地极不得民心,自然也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力量来阻挡刘邦了。
第三个坑是漏封了几个重要人物。田荣是原齐国王室后裔,秦末复辟齐国后的主要首领之一。如此重要的人物按理说应该得到册封。可田荣曾多次违抗过项羽的命令,而且也没带兵随项羽入关中,项羽以此为由不予册封。
陈馀、张耳都是反秦义军的重要首领,两人功绩不相上下。可是项羽册封张耳为常山王,陈馀却仅仅是个十万户侯。这就使陈馀感觉大受侮辱,因此对项羽记恨在心。
彭越是当时山东一带游击武装的首领,在反秦斗争中也出过不少力。但贵族出身的项羽根本看不上盗匪出身的彭越,因此从来没考虑过给予彭越什么封赏。反秦成功后,所有武装力量要么被官方势力收编,要么被官方势力消灭。项羽没有给彭越留下位置,显然就逼得彭越无路可走。因此项羽等于说又给自己多树了一个劲敌。
在经过这次分封后,项羽没收买到人心,却得罪了一大批人。不久之后,刘邦率军暗渡陈仓杀回关中,并迅速打败了章邯、司马欣、董翳,正式与项羽争夺天下。与此同时,田荣、陈馀联手反楚,项羽分身乏术,只好就近先去对付田荣、陈馀,这让刘邦得到了发展壮大的时机。随后,彭越也带着三万人马加盟到了刘邦阵营。
于是,刘邦的军队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项羽却因四处树敌,始终难以发展出更多有生力量。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中,刘邦屡战屡败,但又总是能春风吹又生。项羽只被打败了一次,结局却是乌江自刎,无可挽回。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