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淡水里的鱼类很难适应海洋中的生活,这一点我们都知道。然而我们知道,河水是具有流动性的,那么原本生活在河流中的鱼类,有没有可能会顺着河水流入到海洋之中呢?流入到海洋之中的淡水鱼,应该怎么办?
淡水鱼会随着河水进入海洋吗?
虽然河水是具有流动性的,但是鱼类是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栖息地的,原因是因为一旦离开自己的栖息地,有可能会对它们的生命造成威胁。
在一些河流流速较快的地方,鱼儿会经常逆流而上,这样即使它们被水流冲到下游,隔一段时间仍能够回到上游。
在一些河流流速较慢的地方,鱼儿生活的比较惬意,它们可以游游停停,轻易不会离开自己的生活区域。
再者我们知道,河水之中有水草,水草能够帮助它们减缓被水流冲向下游的危险。所以大多数淡水鱼不会被水流冲入到入海口。
但是在入海口附近,也生活着一些淡水鱼。这并不是它们已经适应了海洋的环境,而是由于这里常年有河水流入到海洋之中,河水冲淡了这里的矿物质含量,以至于这里的环境能够供它们生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鱼类既可以生活在淡水中,也能够在海洋中生存。比如:大马哈鱼,这种鱼类在淡水环境中出生,之后会顺流而下进入海洋,海洋中丰富的食物将它们孕育成熟之后,它们会重新逆流而上返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产卵。
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会选择一处含有较多砂石,且当地水流较为平稳的地方产卵,这样水流就不会将自己的鱼卵冲入到海洋之中,而是能够留在淡水中孵化。
除了大马哈鱼之外,许多淡水鱼也有溯游的天性,它们也会回到上游进行产卵,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为了让自己卵在孵化之前,能够不被奔腾不止的河流冲入到海洋之中。
淡水鱼与海水鱼
淡水鱼之所以无法在海洋中生存,其实是因为海洋中的矿物质含量实在是太高了。
我们知道,细胞活动离不开水,而细胞是通过细胞膜渗透来吸收水分,然而当细胞膜外侧的水分浓度过高时,此时在渗透压作用下,细胞内的水分会流失到外界,导致细胞更加缺水。
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如果在海洋中遇难,在没有其他水资源的情况下,宁愿喝自己的尿液,也不要喝海水的原因。
而生长在海洋中的鱼类,腮片中有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它是由“泌氯细胞”构成,当咸涩的海水过滤到鱼鳃之中时,腮部就会将其快速淡化,淡化后的水分才能够进入到身体内部。
另外,海洋鱼类的身体黏膜以及口腔等与外界接触的黏膜都是一层半渗透膜,当海水被吸入到口腔之中时,口腔黏膜会把海水阻止在口腔内,然后通过吸气,增加口腔压力,导致细胞膜内外侧形成压力差,使得被淡化后的水分进入到体内,而淡化的物质则被排出体外。
另外,鲨鱼其实并不能像海洋硬骨鱼一样能够淡化海水,但是不要忘记它们的尿液是通过身体排泄,所以体内含有较高的尿素和三甲胺,导致体液渗透差比海水还要高,这样海水中的水分就会通过身体或者黏膜渗入到体内。
这两种鱼类虽然采取的策略不同,但殊途同归,都能够在海洋中生存,然而淡水鱼却没这个本事,它们在海洋中时身体会快速流失水,以至于无法生存。
总结
按照目前的理论,所有的生命都起源于海洋,这是因为在当时陆地上并不适应生物生存。但现如今,生物在40多亿年里不断演化,不断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不断地探索着生命的边界,以至于许多生物演化的过于适应当钱环境,而变得不再适应海洋。
对于我们而言,虽然海洋曾经孕育了我们,但现如今也成了我们的杀手,无论是人类还是淡水鱼,都无法在海洋中长久生存。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不同的地方,孕育出独特的生物,生物之间才演化出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我们才得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