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进攻菲律宾,麦克阿瑟如何浪费10小时?

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本的南下作战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战绩,尤其是战后被誉为“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指挥第25军仅用70天就攻占了马来亚与新加坡。也就是说,横在荷属东印度前面的大门,已被日军踹开了一半,只剩美属菲律宾了。

与突袭马来亚不同的是,日军进攻菲律宾采取正面攻击的打法。由本间雅晴指挥的第14军,共计6.5万人参与了行动。然而,13万美菲联军在得知珍珠港遭袭的10小时后,依然被打得落花流水。从不承认错误的麦克阿瑟,又会怎么做呢?

麦克阿瑟判断失误。

自日、美两国关系不断恶化,菲律宾作为美国在亚洲的桥头堡,成为两国开战最先可能爆发的地方。在重新任用被“边缘化”的麦克阿瑟,担任远东司令的同时,加大了对菲律宾的防御。但为何早有准备的美菲联军,还是被打得措手不及呢?

首先,号称13万多人的美菲联军“徒有其表”。能称得上是部队的,只有美军的1.2万人和菲律宾部队的1.2万人;其他的11万人是当地的民兵,但参加过3个月以上军事训练的仅占1/3,大多数是未经过训练,刚刚扩编进来的民众。

他们大多数是文盲,不要说听指挥了,就连与美军军官交流基本靠手势。再加上枪支、钢盔等装备还在海上,许多人还赤着脚、背着大刀和弓箭,用“乌合之众”来形容也不为过。这样的军队,遇到训练有素、作风强悍的日军,只剩下逃跑了。

其次,新组建约有45艘各类舰艇的亚洲舰队,隶属于海军。美国海、陆两军种历来矛盾重重,而麦克阿瑟又是极力排斥海军的人,大战来临之际,双方并没有摒弃前嫌、精诚团结。况且海军不归远东司令管辖,亚洲舰队主力早早地向南规避。

更重要的是,麦克阿瑟制定了一份滩头防御计划,将部队分别部署在四个方向,特别是将主力部署在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的吕宋岛。按理说,抗登陆没有错,错就错在菲律宾可登陆的地方千百个,仅凭13万人防守,简直就是漏洞百出。

再有,麦克阿瑟打心里就瞧不上个子不高、罗圈腿的日本人。当听到“珍珠港遭到袭击”时,他想当然地认为,日军没有多个方向作战的能力,偷袭遥远的珍珠港,菲律宾反而更安全。基于这种判断,他放松了警惕,白白浪费了10个小时。

并做出一系列的错误决定,3天失去制空、制海权。

尽管包括麦克阿瑟在内的所有军官,都惊讶于日军为什么首先进攻珍珠港,而不是菲律宾?但对上级要求马上做好撤退到巴丹半岛的准备,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还没有见到日本人长什么样就撤退为时尚早,华盛顿的反应有些过度,至于吗?

其实,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陆军部的电报里并没有说明撤退的理由,更没有介绍珍珠港的受损情况。如果麦克阿瑟得知日军大获全胜,也许会重视一些,但凭其唯我独尊的性格来看,他一定不会因此放弃自己精心策划的滩头防御计划。

也就是说,现在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怎能轻易言退?甚至固执地认为,自己的防御计划无懈可击,一定能打退日军的进攻。换而言之,守军的任务就是“等待”日军打上门来,并没有意识到战争已经开始,完全可以主动出击、抢占先机。

远东空军司令布里尔顿,就曾建议出动18架轰炸机,空袭日军在台湾的机场,遭到了麦克阿瑟的拒绝,理由是没有战斗机护航的轰炸机,去袭击对方戒备森严的机场,无疑是自取灭亡。如果一旦成功,日军登陆菲律宾的时间将会大大延长。

尽管战后麦克阿瑟对此矢口否认,但其从不承认错误的个性,很难让人相信。不管怎么说,在得到预警后的麦克阿瑟,没有采取有效行动,致使日军仅以损失7架飞机的代价,击毁美军各类战机99架,只有撤退到纵深的17架轰炸机幸免于难。

没有制空权的菲律宾群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很快,躲在南部地区的亚洲舰队也遭到了日军毁灭性打击,剩余的舰只逃到了澳大利亚。也就是说,仅仅3天,美军基本丧失了在菲律宾的制空、制海权。这对踌躇满志的麦克阿瑟,无疑是当头一棒。

更让他郁闷的是,此时还未见到一个日本人登陆。在麦克阿瑟看来,眼下唯一挽回面子的就是,实施自己的滩头防御计划,将日军阻挡在海面上。但菲律宾群岛四处都可以登陆的现实,以及美菲联军糟糕的战斗力,让他的梦想再一次破灭。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