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这么重要的人物,为什么安重根轻易刺杀成功?

伊藤博文是日本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曾四度拜相,也是日本有史以来的第一任首相。对于这位来自邻邦的大人物,中国人也是非常熟悉的,甚至还常常被拿来和清末的李鸿章相提并论。

巧的是,这两位“历史名臣”都曾遭遇过刺杀,只是李鸿章运气好,挨了一枪屁事没有,伊藤博文运气就很背,中枪后不到半小时就死了。

刺杀伊藤博文的人,就是鼎鼎大名的韩国义士安重根。当时包括韩国在内的整个朝鲜半岛,都已经被日本事实吞并,只是名义上没有合并,而伊藤博文,则正是时任的日本派驻朝鲜的统监,也是第一任朝鲜统监,相当于朝鲜的“大上皇”。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就是朝鲜民族对日本企图吞并朝鲜的有力报复。

整个刺杀过程异常地干净利落,安重根只带了一把枪,枪里有7颗子弹,其中3颗打中了伊藤博文的要害部位,导致其半小时后抢救无效身亡,另几颗则打伤了站在伊藤博文身后的另外几名日本政要。

子弹打完后,安重根就扔下枪,任由现场的安保人员将其擒获,几个月后,被日本关东都督府判处绞刑,并在中国的旅顺就义。

被刺杀时,伊藤博文已经不是日本首相了,但仍然是日本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且作为外放到朝鲜半岛的第一任统监,更是肩负着影响日本国运的重任。可就是这么一位重要人物,却被单枪匹马、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汉子安重根成功刺杀了,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安保出现严重漏洞,是安重根成功刺杀伊藤博文的关键因素

伊藤博文作为日本政坛的重要人物,肯定是非常重视安保的。更何况,他办公的地方还是朝鲜半岛,并非日本本土,安保方面的要求肯定要比日本本土的大臣们更为严格。然而百密必有一疏,被刺杀时,伊藤博文既不在朝鲜,更不在日本,而是在中国的哈尔滨,正在与俄国的财政大臣举行一项重要会谈。

日俄会谈,却在中国境内?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要知道,更早前的日俄战争,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打的呢。

当时的哈尔滨,名义上是中国(大清)的领土,实际却在俄国的控制之下,所以伊藤博文就不用大老远地跑去莫斯科,而是直接坐火车去哈尔滨就行了。对于大清来说,这固然是极大的耻辱,却也因此脱卸了伊藤博文被刺杀的安保责任。

根据常识,伊藤博文的安保工作,应该以俄方为主,日方为辅,所以他后来被刺杀,俄方的安保责任就是最大的。

那俄国当时是怎么做的安保工作呢?其实已经很严格了,据史料记载,当时俄方对于非日本人采取了严格管控,任何有嫌疑的人想要接近伊藤博文,都是不可能的事。然而俄国的安保却有一个严重的漏洞,那就是对日本人太过信任,正是这个漏洞,被安重根给利用上了。

伪装成日本人,让安重根得以近身刺杀伊藤博文

在执行刺杀行动之前,安重根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首先,他认真分析了伊藤博文可能出现的几个地点,并最终选择了哈尔滨站。其次,他故意乔装打扮成日本人,以增加安保对他的信任。

哈尔滨是伊藤博文此行的终点站,也是必然会公开露脸的地方,因为他不可能一直待在列车上与俄国财长会谈,所以安重根最终放弃了途中大大小小的车站,尽管这里的安保条件可能对他的行刺更有利。至于如何突破哈尔滨站更加严格的安保,安重根则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伪装成日本人。

这对于一个韩国人来说,简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他只需要简单地换上日本人的常服,以及学会几句日本人的寒暄用语即可。安重根成长于日治时代,日语对他来说肯定不是问题,就算没到母语水平,日常的寒暄应该是足够的。所以他的伪装很成功,至少是把俄方的安保人员给骗过去了。

由于安重根是以日本人的身份进入到活动现场的,故而很轻易地接近了会场中心的阅兵台,也就是伊藤博文一定会出现的地方。只是他从来也没有见过伊藤博文本人,因此只能凭经验把站在日方官员首位的一个矮小且略微有些秃顶的长者当成重点刺杀对象。

他相信,这个人一定就是伊藤博文本尊,结果当然是被他猜中了。为了保险起见,在那人倒下后,安重根又举着枪对着此人身后的几名日本官员狂射,从而造成其中的四名日本官员受伤。

伊藤博文身中三弹,且皆位于要害部位,所以抢救不到半个小时就一命呜呼了。他的死,当然没能阻止日本吞并朝鲜的脚步,但这件事本身,却也传递出了朝鲜人不屈服的精神,并为日后的复国埋下了种子。

伊藤博文的被杀也给了后人一个教训:最放心的人,往往就是最危险的人!如果不是俄国安保人员对日本人过度信任,安重根怎么可能轻易携带武器混到伊藤博文的身边,并成功行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