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22年,它从获得诺奖到大规模禁用,为何如今又被重新启用?

如今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年纪越来越大,诺奖委员会越来越谨慎。除了竞争越来越激烈之外,实际上还关乎诺贝尔奖的权威性。一个科学奖项能持久,最重要的莫过于不出错,但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举个例子,爱因斯坦曾经因为提出相对论而享誉全球,但是在给爱因斯坦颁发诺奖时,诺奖委员会十分谨慎,最终也仅仅是以“光电效应”的理由给爱因斯坦颁奖,而不是相对论。

即便是这样谨慎,诺贝尔奖史上还是颁错过奖项,比如:1949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莫尼斯,因为他发明的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这个手术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让几十万人变成了痴呆,成了诺贝尔奖历史上的最大污点。为了不再发生类似的颁错奖项的情况,诺奖委员会越来越谨慎。

除了脑前额叶手术,1948年颁发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同样被视为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大污点。这个奖项颁给了瑞士化学家米勒,因为他发掘出了滴滴涕(英文缩写:DDT)具有杀虫剂的特征,并且几乎对所有的昆虫都有效果。

DDT的广泛使用

二战之前,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粮食危机。导致粮食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昆虫,比如:蝗灾。除此之外,蚊子、跳蚤等有害的昆虫还会作为传染病的媒介,使得传染病大规模扩散。

后来,由于DDT被发现,在二战期间,DDT就被大规模的使用,科学家们甚至发现DDT不仅在提供农作物产量方面很有效果,同时由于它可以杀灭大多数的昆虫,使得疟疾、痢疾等疾病的发病率大规模降低。这主要是因为许多疾病的传播都是通过有害昆虫。

比如:疟疾就是依靠蚊虫来传播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斯里兰卡1948年还未使用DDT,当年的新增疟疾病例达到了100万。后来开始使用DDT,直到1963年,疟疾的新增病例只有18个。

除此之外,相比当时其他的杀虫剂,DDT飞非常具有优势,它对人体和环境是没有害的,并且它价格很低廉。

寂静的春天

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陆续发现使用了DDT之后,鸟儿的死亡率会大幅度提高。通过他们的研究后就发现,DDT在环境当中是非常不容易降解的,所以它会随着食物链传递,囤积在食物链各环节动物的体内,尤其是囤积在鸟类的体内。甚至在南极企鹅体内以及珠峰上的雪里都能够检测到DDT的存在。

由于DDT的作用,鸟类产的都是软壳蛋,这些蛋无法孵化。比如: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鸟就被波及到,美国的白头海雕差点因此而灭绝。

1962年,美国的科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为《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至今还是畅销书。蕾切尔·卡逊在这本书中提出一个怀疑:DDT进入食物链很可能是导致食肉鸟类灭绝的主要原因。

由于《寂静的春天》十分畅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各国研究者开始关注DDT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结果,一些科学家发现,DDT也可以囤积在人体的脂肪当中,同时会影响荷尔蒙的分泌,还有杀精的危害。

这些负面信息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DDT开始被世界各国禁止生产和使用。

再次反转!

DDT被禁止使用后,非但没有让一切恢复平静,相反更多尖锐的问题被凸显出来。就拿到我们刚才说到国家斯里兰卡,在1968年整个国家只有17个疟疾新增病例。1969年内被禁后,只过了一年,新增病例直接达到了50万。

要知道,斯里兰卡还是一个小国,实际上自从DDT被禁止后,非洲就一直不消停,非洲成了受影响最大的地区。2000年前后,非洲疟疾的感染人数达到了1.73亿,非洲的确诊病例是全球总和的50%,这其实主要是因为非洲的医疗条件很差,也间接使得非洲疟疾的死亡率很高。非洲每年因为疟疾而死亡人数达到了100多万,其中一半上都是5岁以下的儿童。如果非洲各国能够使用低价的DDT作为杀虫剂,这个死亡人数可以大大降低。

所以,有一位畅销书作家迈克尔·克莱顿曾说,禁止DDT大致的死亡人数比希特勒杀得人还要多。

为了抗疟疾,非洲主要依靠联合国的援助,主要就是奎宁、青蒿素和蚊帐。但是这些援助能覆盖的人群很少,蚊帐根本不够分,又是消耗品容易破。而援助中使用的药品成本又非常高,远远比DDT价格要高,很难普及。基于这样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宣布:

重新启用DDT用于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在世界范围的卷土重来。

于是,从2006年开始,DDT重新被启用,在非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截止于2016年,非洲疟疾的新增病例下降了45%,这远比之前联合国的援助效果要好得多。

也就是说,DDT的使用在短短的58年时间里发生了两次反转。从1948获得诺奖,再到70年代被各国禁止,到了2002年之后再度复活了,并且又开始被大规模地使用,用来对抗疟疾等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