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食肉动物的眼睛位于前面,而植食动物的眼睛却在头部两侧。然而比较特殊的是,我们人类的远古祖先曾经也是植食动物,然而我们却拥有和食肉动物一样的眼睛结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植食动物的眼睛
想要了解食肉动物以及植食动物眼睛的区别,我们先看一下它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知道,大多数植食动物每天生活得很悠闲,醒来之后就可以低头吃草。
但是大多数植食动物都有天敌,尽管大多数植食动物为了能够在天敌眼皮底下逃生,演化出了较快的奔跑速度,但如果天敌过于接近自己,那么再快的速度也无法逃生。
为了更早地发现天敌的存在,植食动物们演化出了单眼视觉,也就是两个眼睛分别位于头部两侧。
它们虽然拥有两个眼睛,但是这两个眼睛的视觉范围重叠的范围很少,这就扩大了它们的视野范围,使得它们不仅能观测到前方的危险物,还能观测到身体的左后方和右后方,而这通常是人类的视觉盲区。
这样,即使植食动物不转头,也能轻易地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由于这种眼睛的生长方式能够帮助它们更好地发现天敌,能够提高它们的生存概率,所以这种眼睛的生长方式就被保存了下来,以至于成了大多数植食动物的标配。
然而这种对于植食动物而言是“好基因”的眼睛生长方式,对于食肉动物而言却是阻碍它们生存的“坏基因”。
食肉动物的眼睛
食肉动物面对的生存困境并不是如何躲避天敌,而是如何多抓猎物。食肉动物的猎物并不像植食动物一样,是一动不动的植物,而是会随时移动的植食动物。
食肉动物想要捕获猎物时,需要实时判断自己与猎物的距离,而双眼都位于头部的前面,会导致两个眼睛的重叠范围变多,这就使得食肉动物拥有双眼视觉。
双眼视觉的坏处是可以看到的视野范围变小,但好处是可以实时判断自己与猎物的距离,帮助自己捕猎。
其实这非常好理解,你可以试一下闭上一个眼睛,然后通过一个眼睛去判断物体与自己的位置,然后睁开双眼再判断物体与自己的位置,你会发现这两个位置存在着偏差。
由于双眼视觉可以帮助食肉动物捕猎,因此这种基因被它们保存了下来,并逐渐成为了食肉动物的标配。
人类为什么拥有双眼视觉?
我们知道,人类虽然食肉动物,但人类的远古祖先却是植食动物。通过人类演化的化石可以发现,在几千万年前,人类还处于植食动物阶段就已经是双眼视觉,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人类之所以拥有双眼视觉,目的并不是为了捕猎,而是为了移动。
我们知道,人类曾经是树栖生物,在树上时,密密麻麻的森林成为了树栖动物的保护层,使得一些猛禽难以发现树栖动物,而地面上的食肉动物又难以攀爬到树栖动物生存的高度,所以在树上,树栖动物的天敌非常少。
但是树栖动物在树上生存时,需要在树木与树木之间跳跃,并利用各种藤蔓、枝条等作为攀爬工具。此时在树上生活的树栖动物就需要能够精确判断藤蔓与自己的距离,这是因为一旦判断错误,就会导致人类因无法抓住支撑物而坠落树下而死亡。
在这种生存压力下,树栖动物们演化出了双眼视觉,实时判断自己与藤蔓以及枝干之间的距离,从而帮助它们在树与树之间攀爬。
总结
对于不同的生物而言,面临的生存环境不同,演化出的身体特征也不同。为了生存,人类和食肉动物一样,都需要双眼视觉帮助自己更好地判断自己与目标位置的距离,所以人类和食肉动物都采用了双眼视觉。而大多数植食动物却采用了单眼视觉,帮助自己更好地发现天敌、躲避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