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给了郭敬明翻云覆雨的权力?

传递温度与价值,关注我不走丢,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读书文史。

郭敬明,一个经常深陷争议风波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三观不正,毁了一代年轻人的作家;还有人说他是暴发户,用最没有营养的地摊文学,让自己一跃成为了中国顶尖的富人。

他的身上,有许多的标签,如曾被誉为“青春启蒙神父”、“偶像作家”、“富豪导演”……

也曾被痛批为“抄袭者”、“拜金狂”、“自大者”……

你很难说他到底是作家,演员、导演,还是商人,几乎没有一个准确的词能定义他。

郭敬明的那些人生“异事”

出生于1983年的郭敬明,自幼喜欢读书,初中时就公开发表了自己的诗作,19岁时就出版了自己的书,21时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之后更是凭借着一系列的小说及影视改编作品,一举成名,天下皆知,曾几度挤进中国富豪榜名单。

郭敬明个子不高,但是写的小说却足于在文坛上掀起一阵狂潮热议。

当年,他的青春小说作品曾引无数青少年疯狂热捧,尤其是《小时代》系列作品,更是吸引了无数粉丝的“顶礼膜拜”。

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小说系列作品在改编成电影时,曾拿下了将近20亿元的票房,尽管口碑烂到了仅有三点几的评分。

这可以说郭敬明人生中创造的一个奇迹(以街边9块9一本的小说剧情,赚完了版税又赚了票房),也是中国文坛和影视圈中的一大奇迹(尽管文学圈很多人都不太愿意承认这一奇迹)。

郭敬明写的小说,其实并没有多积极向上,姑且不说其价值导向问题,就其叙述的文风而言,就颇具悲剧色彩。

比如那些光听名字就已经够悲剧的小说,如《爱与痛的边缘》、《悲伤逆流成河》、《梦里花落知多少》,以及《幻城》、《夏至未至》和《小时代》等小说几乎都是以悲剧结尾。

但是,怪的是,这些小说却引无数年轻人“竞折腰”,争相追捧。

排除读者原因,这多少还和他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郭敬明从小就爱生病,4岁被确诊为败血病,曾一度让他徘徊在生死线上。

长大后,又是背井离乡,异地求学,尤其是到了上海后,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当地人对外地人的排他挤兑打击等等,这些生老病死、社会冷暖带来的孤寂、痛苦、惶恐的人生体验,更是让他早早萌发了悲剧意识。

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更敏锐细腻地感知到,如何去运用情绪,打造出年轻人的“理想国”。比如《小时代》里那些富穷极端的对比差异,那些给角色赋予的丰富的爱恨情仇的内心世界,让无数的读者,深感刺激,更深陷其中。

郭敬明是个奇人,他的“奇”不仅体现在文学上,更体现在商业上。你很难想象,一个年仅83年的作家,在十几二十岁就取得了如此异于常人的成就。

郭敬明很聪明,极富商业头脑,可以说他是最会挣钱的作家。他的骨子里流淌的不是文人骚客淡化的金钱观,而是一种无处不渗透的物质世俗观,一种商人的铜臭味,这点从他的文学作品以及奢华的吃穿住行上看,就能略窥一二。

他善于把握年轻人的心理,用华美、精致又略显忧伤的文字来包装、打磨自己的作品,并善于将自己的作品转化为“商品”,即最大限度的利益化。

从写作、出书到销售,再到转影视,打造IP,一系列的操作犹如工业的流水线生产,都足于看出郭敬明的商人特性。

郭敬明的那些是非争议

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少年早早成名的郭敬明,一直在质疑声中成长。即便如今活到了中年,依旧没能摆脱被质疑、批判的声音。

众所周知,2003年时郭敬明的著作《梦里花落知多少》,剽窃女作家庄羽的作品《圈里圈外》一事被闹得沸沸扬扬。

客观上说,《梦里花落知多少》内容中,确实有大段大段的文字、结构等和《圈里圈外》的文字是高度相似的。

但是,面对“确凿”的证据,郭敬明却以打死不承认的态度,拒不认账,甚至还倒打一耙,将出版社告上了法庭。最终,法院两度判决认定已构成抄袭,郭敬明败诉。

不过,这场败诉似乎并没有给郭敬明带来太大的损失,反而让他在“据理力争”的漫长诉讼中,不断地售出了新书,并收割了一波波的流量。

从这场抄袭事件中,也足于看出郭敬明的“精明”和诡辩能力。

和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位孔乙己相比,孔乙己面对被指偷东西时,也不过回了句“窃书不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而郭敬明直接理直气壮地申诉上告了回去,真可谓是“勇气可嘉”。

除了抄袭争议,除了晒奢华品、豪宅争议,除了作品烂争议,郭敬明的才华和能力也备受质疑。

2015年12月,郭敬明和北大教授魏坤琳在同场录制节目时,因为意见分歧而直接起了争执。在场上,魏坤琳不仅质疑了郭敬明的能力水准:“你说了很多都感觉是业余的”,甚至还质疑了其个人性别,“怎么感觉像是和一个女人在吵架”,最终导致郭敬明愤然离场。

如果说郭敬明和北大教授魏坤琳的争辩,只能说明北大教授说话的刻薄。那么,郭敬明和李诚儒在《演员请就位》中的争辩,则很明显能看出郭敬明处在“弱势”一方。

其一,在被质疑能力时,在不同的语境中,用同一句话“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它的存在”两次回怼李诚儒,若说第一次怼得文雅而不失风度,那么第二次则显然带有几分诡辩色彩。

其二,任性地给一位演技差的演员发“S”卡,在座的老戏骨演员李成儒,及大导演尔冬升及陈凯歌看了都尴尬不已,李成儒更是不留情面地指出了问题,当场指责郭敬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李诚儒说的有无道理呢?显然,大众的看法都普遍一致,郭敬明明显不太占理。

是谁给了郭敬明“翻云覆雨”的权力?

说到郭敬明,很多人将其与韩寒相比。客观上说,和郭敬明相比,韩寒承受的非议显然要比郭敬明少许多。

为何如此?

对比起来,想必可以归结为作品差异和生活差异的问题。

其一,郭敬明靠着青春伤感文学起家,尽管其市场号召力不错,但是其庞大的读者群体中,多以青少年为主。也正因为如此,总有一大批的学者、专家及各路人对其口诛笔伐,将其批判得一无是处。

以至于他还曾委屈地说“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继续骂?”

而同为“80后”作家,韩寒有“现代鲁迅”之称。这称号虽然被冠得有些过于神化,但是足于看出其作品在人们心中有一定的好评度。

其二,比起韩寒,郭敬明的生活奢华高调许多。

郭敬明到底多有钱呢?其所居住的房子,是汪精卫四姨太的上海旧址,价值数亿元。此外,他还喜爱买名牌,各种奢华的名包名表,喜欢各种炫富。

曾经,有记者问他是否有想过诺贝尔奖?他愣了一下,以45度角的忧伤回答到:目前考虑这个为时过早……

其实,他完全可以霸气地回一句:我就是“诺贝尔”,何须再评诺贝尔?因为其每年的收入,何止500万;其名气又远何止诺贝尔文学奖带来的名气所能比之?

总言之,可以说,是巨大的市场号召力成就了今天有些“胀大”的郭敬明。也让他有如此强大的底气说出这样的话,“你可以不喜欢,但请尊重它的存在”、“给谁S卡,我喜欢就行”……

写到最后,值得反思的是,郭敬明长期以来的争议纠纷,到底说明了一个什么“怪”现象问题?读书君不免发出三大疑问:

其一,郭敬明的作品,输出的是不是都是风花雪月、糜烂奢华、毫无营养的内容呢?如若说是风花雪月文成就了郭敬明的今天,那么反过来是不是大众粉丝追捧成就了风花雪月文?如若要追究“责任”,这又是谁跟谁的责任呢?

其二,很多人都知道,看的东西,做的事情是没有营养价值的,但却非要去看,非要去做,最后,再回过头来骂人,这是不是一种“毛病”呢?

其三,从古至今,人们都有“眼红”心理,看不惯他人比自己有名气,看不惯他人比自己过得富裕?放在郭敬明身上,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偏见看法呢?

最后,不管怎样,还是想对这位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却不太讨得大众喜爱的锋芒毕露的天才作家说句:

作为一个社会公众人物,所带来的作品,应该挑起社会责任,更多地去关注社会问题,反思社会,启迪文明。只有这样,才能把事业做好,做大!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是一种美德,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