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燃烧会污染,太阳一直在燃烧,对整个太阳系有污染吗?

有网友认为,地球上化学燃料燃烧会导致污染,太阳也是因为有物质在燃烧而产生温度,为什么没有造成太阳系污染呢?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 首先我们界定一下何为“污染”。

实际上,我们现在认知的一切都是根据人类的感知感觉得到的,制定的一切规则和标准也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因此所谓污染的标准也是针对人类来说的。教科书给出的解释是:自然环境中混入了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数量或程度上达到或超出了环境承受力,改变了环境正常状态的现象,就叫“污染”。

什么是环境承受力?就是生物或者人类的承受力;什么是改变了环境正常状态?就是人类和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了的这种现代环境,说穿了就是这种环境必须有利于人类或其他生物生存繁衍,包括水、大气、声音、放射性、重金属的标准等等,这些如果被改变或者超标了,就是“污染”。

那么太阳对太阳系有污染吗?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说,当然有,而且太厉害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慢慢道来。

  • 太阳不是普通的燃烧,而是核聚变。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半径约70万千米,这个火球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还有不到2%的其他各种元素。这么一个巨大的气态等离子体火球,在引力作用下有巨大收缩向心压力,外围物质不断向中心坍缩,正是这种压力导致了中心温度的升高,达到了1500万K(开氏度),而压力达到3000亿倍地球海平面压力。

在这种压力和温度下,核心的氢元素被激发出了持续的核聚变,每秒有6亿吨的氢聚变成5.958亿吨的氦,其中有420万吨物质转化为能量向外辐射,形成巨大的辐射压,巨大的辐射压就抵御了太阳质量的向心引力压,取得了一个平衡,这就是太阳的主序星阶段,这个阶段有100亿年。

太阳核心核聚变的能量源源不断的辐射对流到太阳表面,使太阳成为一个巨大的等离子体火球。这些能量以电磁辐射的方式源源不断的辐射到太空,电磁辐射有可见光,也有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不可见光,还有很多高能带电离子以每秒200~800千米的速度飞向太阳系每一个角落。

其实电磁辐射本身就是污染,尤其是里面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高能射线,如果照射到生物和人类身上,就会导致死亡,还有剧烈的太阳风,都会击穿人体打断人体DNA,是死亡之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把污染发射到太阳系所有的天体上面。

  • 既然太阳燃烧污染很大,人类为啥没事呢?

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大气层和地球磁场的双重保护,就像两层强大铠甲,保护人类躲过了太阳“污染”。

当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在距离地表20~25千米的高空,有一个臭氧层,这个范围的臭氧并不多,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这些臭氧只有大约3毫米厚度,但就是这层薄薄的臭氧层,但却对人类和生物生存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吸收过滤掉太阳电磁辐射中波长在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区(波长290~300nm)和全部UV-C区(波长<290nm)的紫外线。

要知道,电磁辐射是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量强度越大,对生命的危害也就越大,这样把波长290nm以下的射线都过滤掉了,只有少量的长波和中波紫外线漏网辐射到地表,危害已经很小了,因此对人类和生物起到了决定性的保护作用。

  • 大气层只是地球的第二层铠甲,第一层铠甲就是地球磁场。

地磁场形成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个强大的磁场形成一个地球磁层,位于距大气层顶600~1000千米的高空,磁顶层距离地面有5~7万千米高。这个强大的磁层抵御了太阳风的侵袭,阻止了太阳风对大气的破坏和吹跑。

在地球磁场的反抗下,低密度高温高速的太阳风粒子流,乖乖的顺着地磁流线型向远方飞去,它们愤怒的想把地球磁场吹走,但只能把磁层吹成一个像一个长长的彗尾,无可奈何的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只得在磁场薄弱的磁极处,漏网一些吹进了大气层,而大气粒子与太阳带电粒子的交战形成了五彩缤纷的火花,这就是南北极经常看到的那些绚丽极光。

如果没有地磁的保护,地球大气可能早就被吹跑了,没了大气,人类和一切生物还能生存吗?

  • 因此,太阳“污染”很大,但人类很幸运。

这个幸运就是人类有地球双重铠甲保护。地球双重铠甲阻挡了太阳“污染”,放进了太阳能量,才使地球生命得到孕育和生存繁衍。因此,人类真的需要好好的爱护保护好自己的地球铠甲,否则必将受到太阳“污染”所害。

比如我们常听说的臭氧层空洞,就是保护我们的臭氧层铠甲破了,紫外线就肆无忌惮地冲了进来,如果这个空洞不断扩大,或者在世界各地出现,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很大威胁。

当然,对于其他没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和天体来说,以上说那些太阳“污染”还算不算是“污染”呢?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时空通讯也不好给出定论。

就是这样,感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