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大楼底层和顶层的人相比,谁的生还几率大更大?

地震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并且不止一次。有些时候是因为发生在人迹罕至的无人区,有的时候地震级数很小,还不足以被我们关注。但是每一次地震都会被专业机构记录下来,例如下方就是中国地震台网的信息截图,可以看到地震每天都在发生,并且不止一次。

地震如果级数够大,那么也会造成毁天灭地的结果,最简单的就是人类房屋的抗震等级,如果难以抵抗地震来临时纵向和横向的抖动,最终发生坍塌,那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高楼大厦灯红酒绿成了大城市的标志。

》那么到底是住在低楼层好还是高层更安全?

例如住在1-2层这样的用户,如果感受到地震的发生,自然可以毫不犹豫地跑出房间去到空地上,一般在感受到地震的瞬间有一个“黄金十二秒”的说法,正常情况下会给我们留下十多秒的自救时间。因此在地震发生后应该第一时间作出自救反应,而不是慌张、瞻前顾后还想把珍贵物品带下楼去,这样时间是不够的。

但如果住在高层,要想往下跑时间绝对不够,但是电梯又绝对不能乘坐,那么就只能去寻找“生命三角区”,例如墙角、坚固家具附近或者是厨房卫生间等开间较小的地方,即使房屋最后真的倒塌,那么也大概率的形成空间,这里就是我们未来几天生活和等待救援的地方。

其实这个过程还要取决于几点,首先是地震的级数,其次是房屋的抗震等级,最后就是周边实际的生存环境。

地震级数,地球板块在移动中会相互的挤压和碰撞,这个过程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对于地面上的我们来说感受到的就是上下颠簸和横向左右的晃动。地震一般可以分为9级,小于等于2.5级的,我们感受不到,属于超微震或者微震,当地震等级达到4.5级有震感,但破坏不会强烈。当地震达到5级以上就会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的破坏性了。

房屋抗震等级,因为不同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不同,那么房屋设计时候的抗震等级自然也不一样,例如处在我国五个地震区以及23条地震带上的城市,房屋抗震等级就需要高一些。一些历史上几乎就没怎么发生过大地震的区域,抗震等级自然会低一些,设计过程中的抗震等级是会影响房屋建设成本的。

周边环境,一些老旧的楼区,即使住在低层,但是楼梯间等杂物障碍物较多,根本不适合快速的奔跑,因为很容易受到额外的伤害,这个时候可能就不允许快速跑出家门了。

当然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地震发生后千万不要慌张选择去从窗户跳下,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发生过一次级数较小的地震,但是已经产生了震撼。因为东北地区地震很少,当时又是汶川地震刚刚发生之后,因此大家都很惊慌,靠窗的小伙伴一着急,就直接从窗户跳了出去,当时幸好在二楼,但也腿部骨折了,没有办法只能修学一个学期。

》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帮助我们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地震是不可预测的,这大家都非常清楚,并非是科学技术的问题,只是地震产生机制就无法进行预测。但是当地震发生后的瞬间,我们的地震监测系统会立刻接收到信号,此后预警系统会通过手机、电视等方式发出警告。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自己进行判断,下一步是跑还是寻找生命三角区,再或者当地震级别毫无影响的时候就根本不用应对。下图就是以往地震发生时,预警系统发出的提示信息。

还有从以往发生的一些地震房屋倒塌来看,高层建筑如果倒塌很多是拦腰折断。住在高层只能有一个选择,寻找三角地带隐藏,而住在低层那么就可以有两种选择,迅速的跑出房间寻找空旷安全的场所,或者错过逃出时机,也可以寻找安全的三角区域来避险。

个人角度,低楼层还是好一点,至少能跑得出去!当然换个角度来讲,如果地震能把楼都震倒,那么就是震源浅震级大,要想跑出去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