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国才女,中国第一位女教授,是胡适一生难忘的红颜知己

在古代的时候,中国一直处于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女性的地位一直是比较低的。等到民国的时候,女性的地位才开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很多女性才有机会做出家门,去学校念书。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女子,那个年代的人就把这些女子成为才女。而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才女很厉害,他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胡适先生一生都难忘的红颜知己。

作为中国的第一位女教授的陈衡哲,出生于江苏武进的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祖父当过杭州知县,父亲是举人出身。在她从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他《尔雅》、《黄帝内经》等古籍;而她的母亲庄曜孚是和吴昌硕、齐白石齐名的书画大家,所以她年幼的时候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都有所了解。

陈衡哲13岁那年告别父母,去了舅舅身边接受教育,学习了很多的西方文化,在这些文化理念的灌输下,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提出了解除婚姻的想法。原来在陈衡哲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给她定下了一门亲事。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陈衡哲誓死反对包办婚姻,不愿意和自己的未婚夫完婚。等到陈衡哲18岁那年,自己直接就把这门亲事退了。

陈衡哲在24岁的时候取得了清华大学在上海招收留美学生的资格,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出国后的陈衡哲去了美国的瓦沙女子大学、芝加哥大学攻读西洋史、西洋文学,对西方的科学和文化很了深刻的了解,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受蔡元培的邀请,成为北京大学世界史教授,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教授。

在美国的这些年,她遇到了一个让她心动的男子,他就是胡适。那时候的胡适是《留美学生季报》的总编辑,在好友任鸿隽的推荐下,开始了与陈衡哲通信。那时候两个人在信中谈文学、谈人生、谈国家的未来,彼此之间产生了好感。留美学生在讨论中国文学的改革时,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辩,即使两个人私交再好,在文学立场上也是各不相让的。当胡适倡导白话文的时候,在整个文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那时候没有人看好他,此时的胡适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

当时的陈衡哲虽然从来不参与辩论,却接连发表了许多的白话诗文,在行动上给予胡适鼓励和支持。胡适后来再后来回忆这段时光的时候,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她对于我的主张的同情,给了我不少安慰与鼓励,是我最早的一个同志。”

由于长时间的书信来往,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正当准备有进一步发展的时候,胡适接到了家中的来信:家中已经为他定好了亲事,让他尽快回去完婚。胡适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由母亲抚养长大成人,他对自己的母亲十分孝顺,只能听从母亲的意愿回国结婚了。当陈衡哲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情十分复杂,胡适对于她而言,既是朋友又是知己,当胡适选择结婚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只能永远停留在朋友上。

和当时的众多悲惨的女才来说,陈衡哲的命运是比较幸运的。从小就受到新式教育的她,有了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虽然没有能够和胡适在一起,却成为了胡适一生难忘的红颜知己。之后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嫁给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任鸿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