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穷柴火、富水缸”说的有理吗?

俗语,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生活经验所积累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运用到。通常这些语言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在这些俗语中既反映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俗语,对于后来人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很多俗语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特别是在农村,更是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俗语。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俗语“穷柴火、富水缸”。那么,它到底在说什么呢?

“穷柴火、富水缸”这句话中的“穷”和“富”不是指贫穷还是富裕,这里代表的是少和多的意义。从字面解释来说的话就是,家里用的柴火尽量要少放一点,水缸里的水要保持充足。

在古代,人们都是靠柴火来做饭烧菜的,不少人为了省事在家里堆放了大量的柴火。而柴火都是放在灶台边上的,特别是天气干燥的时候,烧火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有火星点下来,一旦点在这些柴火上,这些柴火很容易被点燃,之后容易发生火灾。而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大量的柴火堆放在一起容易受潮,柴火一旦潮湿就要等它干了才能用,这就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

在古代,那时候喝水要么是打井水,要么就是挑湖水,很不方便,因此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一个大水缸用来装水。水缸里的水一定要保持在比较满的状态,一旦出现缺水的情况,节约点用的话的可以顶一段时间。如果水缸里的水很少的话,连喝水都成问题就麻烦了。还有就是一旦家里发生小的火灾,水缸里的水足够扑灭火情,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其实这也是古人一代代总结下来的经验,一方面告诉人们做事要有长远的眼光,做事情之前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不要只图眼前的利益,还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这样生活才能变得越来越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用上了自然水和天然气。虽然水缸和柴火慢慢的被淘汰,但是古人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