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18天攻占香港,为何不敢进攻澳门?

二战前的欧洲,德国的迅速崛起,与英、法两国采取的绥靖政策分不开,他们为此也付出了惨痛代价,法国投降,英国远征军被赶回“老家”。不知道为什么,丘吉尔,一个自称“主战派”的人,一上台就推行“绥靖政策”?

欧洲只剩下孤零零的英国,丘吉尔如何搞“绥靖政策”呢?是的,英国不会再向德国妥协了,而是远东的日本。原来,坚决不投降的英国,正在遭受德国空军的狂轰乱炸,为暂时稳住日本,丘吉尔不得不答应日本的无理要求,关闭滇缅公路。

这条支援中国抗战的陆上“大动脉”,承担着对华物资总量的38%。更有甚者,丘吉尔还承诺禁止从香港向内地输送军火、石油等战备物资。也就是说,每月大约6万吨各类物资进不了内地。背信弃义的英国人,使得中国的抗战更加艰难。

可惜英国的妥协并未换来日本人的笑脸,而是对方变本加厉的紧逼。就在其准备弃守香港的当口,德、意、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这下惹恼了罗斯福,他宣布禁止向日本输出废钢铁,并增加对华援助。老谋深算的丘吉尔立刻精神了起来。

首先,他态度强硬、大张旗鼓地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重启中断了3个月的滇缅公路。同时,表示坚决守卫香港,虽不能阻挡日军的铁蹄,但在政治上可以有力地声援中国。一旦中国放弃抵抗,丢失的就不仅仅是香港,而是整个南洋英属殖民地。

其次,弃守香港,显然有悖于盟友美国的强硬态度,美国是不会答应的,而且在英国抗击德国的关键时候,急需“暴发户”美国的支持,得罪美国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更何况,一直以世界“老大”自居的英国,岂能不战而降,丢不起人啊!

更关键的是,任何侵略行为都不会有好下场,日军战败是迟早的事。而一旦弃守香港,当战争取得胜利的那一天,香港的归属就成了大问题。看来,老奸巨猾的丘吉尔,眼光放得很远,尽管有些见不得阳光,但也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香港18天失守,澳门为什么安然无恙?

1941年12月8日,山下奉文的第25军在马来亚成功登陆。同时,按照计划日军第23军发动了对香港的进攻。他们集中了近3万人,以及大量的飞机、大炮,准备在半年内攻占香港。那么,日军拥有3:1的兵力优势,为什么这么保守呢?

原来,在此之前,日军从未与英军交过手,而且第23军是组建不到半年的新部队,即使占有绝对优势兵力,他们还是有些心里没底。于是,他们做了最保守的估计,计划用半年拿下香港。无独有偶,英军预计守卫香港的时间也是半年。

不过,与日军保守相反的是,驻港英军却是狂妄至极。在他们眼里,个子矮小的日本人也就只能“欺负”一下中国人,在高大威猛的英国人面前,日本人连合格的对手都算不上,甚至口出狂言:“英国军人个个都是保卫香港的罗宾汉”。

打脸的是,日军仅用18天就攻占了香港,近1万英军士兵成了俘虏。消息传到英国,丘吉尔等人虽然有心理准备,但驻港英军18天就放下武器投降,还是让他对英军战斗力甚为不满。不过,让所有人羡慕和好奇的是,澳门为什么没事?

答案是,巴西人在帮忙。原来,南美的巴西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由于地广人稀,仅500多万人口的葡萄牙,虽然大量移民,依然满足不了当地的生产需要。于是,与当时的清政府协商移民,但一向故土难离的中国人,对此根本没有兴趣。

但人多地少的日本人却喜出望外,有超过30万人移民去了巴西。巴西独立后,依然与葡萄牙保持着兄弟般的友谊。眼看日军轻而易举地攻占了香港,而陆地面积仅有香港1/34的澳门,面对家门口的日军,跑也不行、打也不行,只能投降。

关键时刻,“好兄弟”巴西出手了,他们照会日本当局:“胆敢入侵澳门,巴西将遣返所有日本人”。这一招很管用,且不说30万人的安置问题,单就30万人的口粮,日本也一时难以解决。就这么的,投鼠忌器的日本人始终没有对澳门下手。

此时的丘吉尔恐怕一直后悔,没有向英属殖民地移民一些日本人。总之,香港坚守的18天,不仅表明了英国不屈服的决心,而且为新加坡等地的防务,争取了一些宝贵的时间。说白了,香港战役就是一场政治战役,丘吉尔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善变的丘吉尔,是理想的政治家吗?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