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每次阅兵都要叠罗汉表演各种杂技?

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先进的军备、英姿飒爽的军人们,各自从广场前缓缓经过,回顾我国以前的艰难岁月,不禁让人百感交集。阅兵式,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它不仅展示了各国部队的建设成就,而且可以振军威、鼓士气。

阅兵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当时我国周朝时期、古埃及、罗马等国,就已经有过阅兵活动,随着历史发展,各国在重大的节日上,也都会举办阅兵式,根据国家的传统不同,阅兵过程中展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而印度,显然是让众多他国接受不了的那种。

试想一下,在如此严肃的场合中,一排排在摩托车上叠罗汉的部队,从你面前开过会是什么感觉,不仅如此,这些士兵们,还会在车上做出各种各样的杂技动作,场面略为滑稽,甚至十分奇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印度国人觉得毫不稀奇,这是国家的文化特色

仍记得2015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看到印度边防部队,表演的摩托车叠罗汉特技时,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观礼结束之后,奥巴马笑称:“以后再也不要开摩托车了”。

由此可见,这样有失严肃的表演项目,其实是许多国家、人民,没有办法理解的,但在印度,摩托车叠罗汉背后,其实与国家文化有关。

印度边防部队,又称为BSF,其中的摩托车队名为“Janbaz”,成立于1990年,在印度语中,是“冒险家”的意思。

自1992年开始,摩托车特技队频繁地出入于共和日阅兵仪式中,随着历史发展,逐渐演变为阅兵庆典的重要项目,被取名为“魔鬼突击”。其中,最为出名的项目,是189位骑手,同时“骑乘”34辆摩托车,场面十分壮观。

历年来,印度2006年阅兵式、2011年阅兵式,都有Janbaz的身影,而且,表演形式也在推陈出新,演变出越来越多高难度、眼花缭乱的风格,比如11年的“飞人”造型、“丘比特”造型等。

这样新奇、壮观的表演,让广大印度人民十分折服,一度被评为国家级表演上,最让人期待的项目。在印度人看来,这项表演,不仅体现出边防部队保家卫国的能力,在其他方面,一样能表现出高效、精准和无私奉献。

热爱挑战极限,不断刷新各项记录

另一方面,这其实也与印度人性格有关,就是不断挑战极限、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摩托车的驾驶技术,来源于历史文化的积淀,能够在这层文化上,继续以“叠罗汉”的形式延续,并且以精湛的技术来刷新自己,自然受到鼓舞。

根据相关记载,2006年印度阅兵式上,26位摩托车骑手共同在三辆摩托车上,叠成金字塔的形状,以1分16秒行驶了一公里,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两年后,在2008年,印度挑战自我,以251位队员,共同在11辆摩托车上搭建人形金字塔的形式,将前一项纪录打破,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2015年共和日阅兵上,印度摩托车队表演了“孔雀开屏”、“美洲虎”、“莲花”等新的创新组合项目,吸引了全国人民的注意,这一项特殊的文化,在印度当地已经扎根颇深,不知道,在下一个印度阅兵式到来之时,Janbaz又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精心的表演呢。

印度人对“叠罗汉”的痴迷,哪里都有

“叠罗汉”这一形式的活动,常出现在印度传统宗教中,尤其是黑天圣诞节期间,印度教的教徒们,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传统的克利须那神诞辰,其中,最为流行的便是以“叠罗汉”的方式,来摘取悬挂在高空中的酸奶罐。

这一天,印度教徒会穿上统一的彩色服装,组成不同队伍参加比赛。为了吸引观众,组织者们不断提高奖金额度,酸奶罐的高度也越来越高,最高可达15米,虽然历史上,叠罗汉曾出现过摔伤事故,但印度人依旧乐此不疲。

此外,印度人多,造成了交通承载量巨大。根据2019年世界人口报告,印度的总人口已经达到13.7亿,庞大的人口红利下,的确给印度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优势,可不大的国土面积,让“挤一挤”成了印度人的代名词,尤其以“扒火车”最为出名。

无论在外人看来有多么奇葩,摩托车“叠罗汉”到底也是反映出印度的国家文化,文化没有高低贵贱,在尊重他国文化这件事上,我们都应该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