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字之差竟能救千人性命!

太监制度作为封建王朝统治时期一项非常残忍且违背人权的制度,也是封建王朝将人分为三六九等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太监是中国古代宦官中的高级官员,专门用来给皇室成员役使的,历来都是皇家的仆人。

太监最早被称为宦官,这个制度起源于周代,在《周礼》中对于宦官的各种职衔和区里有明确的记载。只不过当时的宦官人数不多,主要担负看守宫门、传达命令以及侍奉君王和妃子起居等杂役。由于宦官常伴君王左右,很容易获得君王的宠信,通过自己的一些言语和表现改变君王的某些行为和想法,达到参政的目的。

在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太监干政的情况,因此引发过不少的暴动。比如秦朝时期的赵高、明朝的王振、刘瑾以及魏忠贤等人,由于他们身体存在严重的缺陷,导致他们的心理也有很大的缺陷。于是在他们总揽朝政后丧失了一些基本道德底线,开始胡作非为起来。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太监,基本都是祸国殃民的奸臣,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太监的名声非常差。很少有人会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么一位太监,一生虽然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却因为在宣读圣旨时冒着生命危险改一字救千人,最终成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张居翰。

张居翰是唐末时期的一个小宦官,在唐昭宗执政时间全力整治宦官问题的时候,被当时的节度使刘仁恭救了下来,这才逃过一劫。等到梁兵攻打刘仁恭的时候,张居翰就被,刘仁恭派去跟随晋王李存勖攻打潞,担任了任昭义监军。在庄宗即位之后,此时的张居翰已经身居高位担任枢密使,但他从恃势弄权,算是宦官当中的一股清流,深得庄宗的信任。他原本只是一个在历史上无足轻重的人物,却因为一件事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据说蜀国被魏王攻破后,作为蜀国亡国之君王衍及官员被押赴京师的途中,正准备东征平叛的庄宗李存勖,担心国内空虚会给王衍等人一些可乘之机,决定直接下处死这些人以绝后患。便派宦官下敕诛杀王衍,并下诏:“王衍一行,并宜杀戮。”张居翰复查诏书时,认为蜀君王衍已经投降,此时诛杀他们一行人难免会有出尔反尔的嫌疑。更何况跟王衍同行的有一千多人,把他们全杀了也太狠了。当时灵机一动,将“行”字改为“家”字,最后变成只杀王衍一家。

在古代擅改诏书是要死罪,估计也没人会想到张居翰会为了一个敌对之人犯下这种滔天大罪,所以在拿到这个诏书的时候,没人觉得这是假的。前蜀百官及王衍的仆人中欧诺个一千多人,最终都因为他才得以幸免遇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人都没想到只改了小小的一个字就能救千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