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早7点半,一位律师驾驶私人飞机,突然发现一支庞大的机群驶向珍珠港,吓得他魂飞魄散的是,机群上都涂着鲜红的太阳标志,他连忙回到地面给基地打电话报告,但对方不相信。就在这时,日军的炸弹呼啸着落了下来。
这位律师看到的正是日军第一波攻击机群。没有让他们失望的是,一路上未遇到任何麻烦,珍珠港内的部队没有任何反应;100战舰静悄悄地停泊在那里,6个机场上,各式各样的飞机整齐地停在停机坪上。简直就是难得的进攻机会。
然而,首先进攻的目标并不是战舰,而是机场。日军50架轰炸机兵分两路,分别扑向美军6个机场,停机坪上整齐排列的飞机,只需一颗炸弹,就能引起连锁反应,成片的轰炸机、战斗机被炸得七零八落。仅仅几分钟,日军掌握了制空权。
接着,40架日军鱼雷机纷纷占据有利位势,几乎是贴着水面,将一枚枚改装过的“浅水鱼雷”投了下去,几十条“白线”争先恐后地奔向目标,随后,一片巨响和一根根冲天水柱。到处火光冲天,许多水兵在睡梦中,随着战舰沉入大海。
经过45分钟的进攻,日军第一波182架飞机仅损失9架,并从容返航。半小时后,日军第二波171架战机,对受伤还未沉没的美军战舰,展开了新一轮攻击,直至将其击沉。近2小时的攻击结束后,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彻底失去战斗力。
说到这里,有人会产生疑问,珍珠港大量的防空炮火,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要知道,各类战舰上的防空武器多达780门,够日军喝一壶的。但在金梅尔的授意下,大多数水兵在周末都到岸上潇洒快乐去了,致使遭袭时75%的炮位无人值守;
陆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所属的31个高炮连,只有4个连战备值班。更要命的是,为了安全,炮弹不在炮位上,而是锁在仓库内。也正是金梅尔等人的失职,让日军偷袭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虎!虎!虎!就是前方偷袭成功的暗号。
迟来的电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攻击进行了近2个小时,美国毫无还手之力。这也是被称之为“珍珠港事件”,而不是“珍珠港战役”的根本原因。这天,身为太平洋舰队司令的金梅尔站在院子里,呆呆地看着自己的舰队遭受狂轰滥炸。
当他赶到司令部时,在那里看到港内的情况更清楚,太平洋舰队主力已基本损失殆尽,8艘战列舰有4艘沉没,3艘重创,1艘在起火。此时,金梅尔更多的是惊讶和愤怒,他没有想到日本人会拿他先开刀,更对其不宣而战感到无比愤怒。
空袭过后的珍珠港一片狼藉,军港内漂浮着残骸碎片,以及泄漏的黑色油污;到处是惊魂未定的人们和受伤哀号的士兵,基地医院里住满了伤员。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民众的爱国热情被瞬间激发,他们自觉地加入到救火和救援工作中去。
例如:当听说医院的血库即将告罄时,仅半小时就有500多人前来献血,并且队伍不断地加长,医院不得不临时增设了12个献血点。面对院子里摆满了因抢救无效死亡的年轻士兵,在场的人们除了痛哭外,更多的是留在心里的悲愤和仇恨。
下午14:58分,陆军指挥官肖特中将,接到了一份电报:“日本在今天华盛顿时间13时递交最后通牒,并下令销毁密码机。不知会发生什么,但必须加强戒备。请转告海军部队。马歇尔,陆军参谋长”。这时,距日本偷袭已过去了7个多小时。
肖特怒不可遏地骂道:“混蛋,这也是提醒我们注意?”但生气归生气,上级的指示还是要执行的,他命令将此电报的抄本立刻送到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接到电报的金梅尔和肖特一样愤怒,他将电报揉成团扔在了地上,一声不吭地望着窗外。
自知罪责难逃的金梅尔,看着窗外一塌糊涂的军港,昨天还是威武雄壮的舰队,今天却成了日军的“盘中餐”,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屈辱,不由得潸然泪下。金梅尔悄悄地将自己的四星上将军衔,换成原先的两星少将军衔,他给自己降了级。
这倒不是他羞愧难当,故意作秀。在他看来,这么一场失败,总要有人来承担责任,尽管日军采取偷袭,华盛顿的反应太慢,但作为舰队司令在主观上没有足够重视,放松戒备,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尤其是军人,他必须有这样的担当。
其实,不能全怪金梅尔一人,当时美国上下谁会坚信日军偷袭珍珠港?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