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外两个不孝指什么?

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儒家思想一直深受各个朝代统治者的喜爱。特别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维护了封建统治的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古人常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著名的儒家代表孟子,这句话的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据说这句话是孟子在评论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大致的意思就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如果没有娶妻生子就是最大的不孝。舜在娶妻的时候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是没有尽到做后辈的责任(本分)。不孝的行为有很多,如果没有娶妻生子,乃不孝的行为。而舜没有告知自己的父母,就已然娶妻,是怕不被同意就导致不能娶妻生子的极大不孝,君子认为这种情况就已经相当于告诉父母了。

在《十三经注疏》中就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提到过:“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第一个不孝就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味地顺从父母的想法,即便知道他们接下来要有做事情是不对或做错的都不去劝说,最终导致他们一错再错,就是一种大不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曾参因犯了错误,遭到父亲的暴打,最后连打他的大棒子都打折了,曾参也差点被打死。孔子知道这个情况后跟曾参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万一你的父亲将你的身体打出毛病,他会为此感到自责一辈子,你的亲朋好友也会责怪你父亲,很容易将他陷入不义之地,你认为自己这样的行为是是孝顺吗?”

第二个不孝就是:家贫亲老,不为禄士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他逐渐也】到了能出去挣钱养活自己的时候,却不肯出去赚钱养活一家人,还要靠自己的父母来养活自己,也是一种不孝行为,就跟现在的“啃老族”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