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能大肆捕杀狼幼崽,竟与狼父母的“不负责任”有关?

长久以来,猞猁都是被低估的对象,在不少网络文学作品当中,猞猁的生存境况被描绘得很惨,常常要依靠爬树和装死来躲避灰狼的捕杀,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猞猁,尤其是猞猁属里体型最大的欧亚猞猁,是非常凶猛的存在。

其实力堪称中小型猫科动物的“战力天花板”,它的体重在18-30千克左右,受限于体型,不能像虎豹一样捕食大型猎物,但狩猎一些中小型鹿类、野猪,是没太大问题的。

狼在北半球的分布范围很广,横跨了欧亚大陆及北美,但并非所有的狼都如北美地区的灰狼般强壮和高大,尤其是欧亚地区的一些森林狼,由于猎物水平较低、竞争因素等,其体型甚至都不如猞猁大,所以这类狼对成年猞猁是造成不了太大影响的。

在白俄罗斯中西部的纳利波基森林及北部的帕齐尔森林,就同时生活着欧洲狼和欧亚猞猁,经白俄罗斯科学院专家们的研究发现,事实恰恰与网络文学相反,狼群不仅没能压制住猞猁,甚至反被猞猁压制,尤其是狼幼崽,被猞猁大肆捕杀。

雄性猞猁的担当

成年的雄性大猞猁,是猞猁一族中体型最大、战力最强的,同时它也是“屠狼”的主力军,在1997-2017年间,研究人员就记录下5只成年狼,11只幼年狼被猞猁杀死。

很多人不解,即便是欧洲狼体型较小,但总归不会小到哪里去,且狼是群居动物,难道还对付不了独居的猞猁吗?事实上狼之所以能够在北半球分布这么广泛,与它们的适应能力脱不了关系。

虽然狼是群居动物,但它的生活模式较为灵活,既能呈大型群居,也能呈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群居,还能独居。

生活在纳利波基和帕齐尔森林里的狼,受限于当地的猎物水平,它无法像北美地区的灰狼般呈大型群居,更多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群居状态,两只夫妻狼带着几只幼崽的组成形式在这片森林里面很常见。

而到了4-9月份,即纳利波基森林的温暖季,这个时候林中的小型猎物数量丰度较高,狼则多以独居的形式生活,在此阶段,独狼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群居狼的数量。

温暖季同时也是猞猁哺育幼崽的阶段,在这个时候,成年雄性猞猁就显示出了它的担当。传统观念里面认为,独居的猫科动物,一旦雌兽受孕,雄兽基本上就离开了,之后也不会参与整个育幼过程。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拿纳利波基森林里的欧亚猞猁来说,雄猞猁在母猞猁发情期之前就已经与其生活在一起了,母猞猁生产之后,雄猞猁也会偶尔照顾一下它们“母子”,其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投喂食物。

当然对于“已为人父”的雄性猞猁来说,它在整个育幼过程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幼崽提供保护,雄猞猁通过圈领地来防止其他雄性猞猁的入侵,通过捕杀生境内的狼来消除幼崽的潜在威胁。

前面说过,温暖季的独狼数量较多,而在这个阶段内,雄性猞猁就会有意无意地积极捕杀它们,研究表明,在这个季节猞猁攻击狼的现象会更常见,通常来说狼幼崽、怀孕的母狼、受伤年老的独狼、体型较小的成年狼,都会成为猞猁的猎杀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成年雄性大猞猁,也不会主动去招惹狼群。

狼幼崽的低成活率

成年猞猁,尤其是雄性猞猁,会定期故意杀死一些怀孕的母狼、狼幼崽来抑制生境内狼群的发展。由于白俄罗斯科学院在纳利波基森林的科考研究,所以自1999年之后,这里的狼种群就受到了彻底的监测的监测,2015年之前,这里的狼幼崽存活率都比较高,平均为52%,而2015-2017年,狼幼崽的存活率就变得很低了。

而这个阶段,也是猞猁数量大量增加的阶段:

  • 2013-2014年,森林里只有22只猞猁;

  • 2015-2016年,猞猁数量上涨到40多只;

  • 2017-2018年,林中的猞猁数量已经达到85只了。

研究表明,猞猁的干预的确对狼种群的发展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在一些猞猁密度较高的区域里面,狼幼崽的死亡率高达63%乃至96%,而猞猁却不受影响,即便是在有狼群存在的前提下,其幼崽的存活率也高达80%左右。

为何猞猁能大肆捕杀狼幼崽?

猞猁能捕杀狼幼崽,甚至是能捕杀小型的成年狼都不奇怪,但它能如此大规模的捕杀狼幼崽,却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按理说以狼群的组织结构来看,守护幼崽的安全是没有问题的,狼群里面的头狼、次狼、亚成年狼均能为幼崽提供保护,理论上猞猁没有可乘之机,可现实却非我们想象得那样,必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经科学家们研究之后发现,与狼父母的“不负责任”有关。

  • 欧洲狼的育幼机制

大多数关于狼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圈养狼、北美灰狼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但欧洲森林地区的野生狼,其在行为和生态上都与这两类狼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我们的认知中,狼幼崽出生之后由狼群(主要是狼父母)照顾,一个月大之前几乎都在洞穴里面度过,2-3岁时便能达到性成熟,但是在狼幼崽30-100天大的这个阶段,外界却鲜为人知,而这个阶段,也正是狼幼崽被猞猁杀死的高发期。

科学家们在纳利波基森林及帕齐尔森林里放置了近70个相机陷阱,用以研究欧洲狼的育幼机制,发现早期狼幼崽主要依赖母乳,但20-25天大时就已经能够开始吃一些固体食物了,这个固体食物主要靠狼父母吞进胃里,回来再通过呕吐出来所得,而到了40天大时,母乳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随着幼崽不断长大,它们也变得更加活跃和好动,科学家们就曾观察到一个月大的狼幼崽趁父母外出觅食时独自行走了500米;同时,狼父母也会越来越频繁地离开幼崽,离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而这,就给猞猁一个趁虚而入的机会。

  • “不上心”的狼父母

在幼崽断奶之后,狼会更加频繁地更换住所,这与它们的习性有关,狼群多是以追逐的方式狩猎,所以它们往往跟随猎物或者兽群,即兽群去哪,狼群就去哪。

在狼父母外出觅食的时候,它们通常会将幼崽留在特定的地方,然后再回来找它们。而随着幼崽不断长大,它的探索欲也在逐渐增强,70-90天大的狼幼崽,便能独自行走约2公里左右,由2-5只幼崽组成的无父母队伍也很常见。

这种“散养”的育幼方式,势必会让狼幼崽有更大的概率单独被猞猁遇见,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狼幼崽逃生的机会几乎为零。

事实上狼父母也的确“不太上心”,在科学家的观察中,母狼找到食物后返回寻找幼崽,只投喂了在附近出现的幼崽,即便是这些幼崽肚子已经吃得鼓鼓的了,那些走得更远的狼幼崽也没有被投喂,显然母狼没有积极用心地去寻找自己的幼崽。

当然狼父母为了保证幼崽的安全,也会做一些事情的,比如会试图消灭掉生境内所有的赤狐、貉、狗獾等动物,以防它们给幼崽带来危害;母狼也会吃掉幼崽的粪便,以消除它们的气味;也会尽量地远离棕熊、野牛群的生活区域;不过狼父母最高的一招则当属建造了多个巢穴,能给幼崽很好地庇护。

(关注我,了解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