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就是驱邪捉鬼、算风水?这个误会有点大!

提起道士,大家肯定会首先想到那些影视剧中的经典形象,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僵尸道长》林正英,金庸小说中仙风道骨的张三丰、冲虚道长等。

但走出影视剧,现实历史中的道士真的是这样的吗?

艺术源于生活,但艺术总是有大部分杜撰的成分,道士当然也不例外。

01

《僵尸道长》中的林正英和真正的茅山道士

香港系列电影《僵尸道长》讲述的是茅山道士捉僵尸的故事,那些腿脚僵直,蹦蹦跳跳的僵尸也成了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当然最深入人心的还是剧中林正英饰演的茅山道士,武功高强,法力无边,惩恶扬善,至今难以超越,并被许多影迷怀念。

影视形象的原因,茅山道士似乎成了民间“捉鬼”巫师的化身,但真正的茅山派是不是这样呢?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得益于葛洪的启发,而葛洪正是茅山派中宗师级别的人物。

英叔那种道士,扎根民间,与葛洪那种隐居深山清修,又可以在达官贵人的府邸自由出入,完全是两种形象。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茅山道士属于道教天师道上清派,天师道兴盛的时候,连王羲之父子都是其信徒。

天师道上清派在陶弘景手中成为了茅山宗,陶弘景是南北朝齐人,在三十六岁时,辞去官职,隐居茅山的华阳洞,人称“山中宰相”。

他隐居期间,从炼丹中发现了很多化学现象,在医学,天文历法,地理,文学,道教仪典方面都有贡献。

因为陶弘景隐居在浙江茅山,道教的上清派以此为中心发展,因此被称为茅山道士。

后来,茅山宗又分为南北茅山道教。

北茅山的祖师爷仍然是陶弘景,南茅山的祖师爷就是葛洪。

唐代的司马承祯也是著名的上清派道士,是茅山上清派的第十二代宗师。他文学修养很深,曾和李白、王维、孟浩然、贺知章等人合称为“仙宗十友”。

武则天,唐玄宗都曾把他诏到宫中,听其讲道。

道教分正一派和全真派,上清派属正一派,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正一派是可以娶妻生子的。而且茅山道士不忌荤腥,以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为主要特征。

《僵尸道长》中的林正英就是主要以符箓捉鬼,倒是符合这种形象。

但真正的茅山道士大都是修养和道德极深的高士,可以成为皇帝的座上宾,和影视剧中的形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英叔本事那么大,也只见过他在地方保长、镇长中间谈笑风生。

02

武侠笔下的道士

刀光剑影,江湖风云,英雄儿女,仗剑走天涯,金庸为我们造了一个“武侠梦”,“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金庸笔下的武侠精神。

除了美女英雄,金庸笔下的各色人物或可爱,或可恨,承载了几代人青少年时代的喜怒哀乐,和尚道士,更是金庸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但金庸作品中的道士形象却迥然各异,而且很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道教人物,也在书中颠覆了形象。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是武当派的创始人,武功“高山仰止,深不可测”,神龙见首不见尾,一派仙风道骨,超凡脱俗。

真实历史记载的张三丰形象却是一位“邋遢道人”:“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

他是宋末元初人,集各派绝学与一身,曾对抗元朝的入侵,打击贼寇,是一位在武林声名显赫,受人尊重的民族英雄。

金庸笔下的全真道士,要么心胸狭窄,性格狂躁,要么好胜妒强,本事平庸,最可恨的是尹志平的淫邪好色,与道家“清心寡欲,清静无为”的修道思想大相径庭。

《神雕侠侣》中冰清玉洁的小龙女被全真派弟子尹志平玷污的那段,是所有“金庸迷”心中永远的痛。

而尹志平也成为金庸作品中最猥琐,最令人讨厌的人,但历史上真实的尹志平是一位著名的全真道士。

尹志平是山东莱州人,年少时即拜入全真教,受教于马钰、丘处机等人,年轻时跟随七十多岁高龄的丘处机远赴西域,去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

丘处机以“一言救苍生”而闻名天下,全真教也因此受到成吉思汗的尊重和保护。

尹志平接任掌教后,元朝继续支持全真教,全真教的鼎盛局面得以发展,在尹志平的主持下,大建宫观,广收门徒,全真教兴盛一时。

尹志平与弟子讲道,多勉励弟子“忍让谦恭,苦己利人,行善远恶,积行累功。”

他自己一生淡泊名利,道德高尚,不近女色,与金庸笔下的尹志平炯如两人。元定宗特旨赐尹志平“清和演道玄德真人”号,又赐其金冠法服。

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对他敬佩、仰慕不已,道书称他:“自古教法之盛,功德之隆,唯清和师为最。”

后来金庸本人也因为对尹志平的形象过于颠覆,黑化而公开道歉,并在后来改编的影视作品中把尹志平的名字改为了“甄志丙”,以示尊重。

03

现实中的道士

前几年,陈凯歌的电影《道士下山》一上映就被叫停播,原因是道教界人士认为这是歪曲,丑化道士,亵渎了道教。

影片中王宝强饰演的小道士何安下,一下山就忘了师父的教诲,偷窃,打架,甚至作恶杀人。

中国道教协会的孟崇然道长称,影片中小道士何安下,犯了道教戒律“戒止杀盗淫妄酒”五条中的四条,因此要求立即停播,并要求制作方公开道歉。

这是现代影视剧研究制作不严谨引发的风波,严重损害了道教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了道教人士的感情。

其实,故事发生的年代,民国时期,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战乱时代,许多道士和尚等宗教人士也纷纷下山,加入到保国抗战的队伍中。

武侠世界里的道士总是在乱世中下山来,除暴安良,惩恶扬善,历史上也不乏得道高人下山济世,解救苍生的故事,近代战争时期更是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道士。

比如开国上将,独臂将军贺炳炎。

贺炳炎从小在武当山修行,日军入侵我国,十五岁的他下山参加了红军。

贺炳炎在武当练得一身武艺,一套凌霄剑法使得出神入化,后又改练玄虚刀法,在战场上使得八面威风,被称为我军的赵子龙。

1937年,贺炳炎在雁门关伏击日军,经过激战,共歼灭日军3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20余辆,取得了雁门关大捷,载入了八路军英勇抗战的光荣史册。

解放战争中,贺炳炎又指挥部队歼灭了胡宗南最精锐的三大主力之一的36师,史称“沙家店大捷”。

贺炳炎在战争中多次负伤,甚至为了保住性命,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忍痛锯断了右臂,堪比历史上“刮骨疗毒”的关公,因此,被称为“独臂将军”。

抗日战争中,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被写入小学课本,被一代代人铭记,但是和狼牙山五壮士共同作战的道长李圆通的故事,却少有人知道。

李圆通,早年从戎,后因国事混乱,厌倦了军阀混战,于是隐遁玄门,在狼牙山棋盘陀道观潜心修行。

1941年,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李圆通道长义无反顾投入到抗战中,地带领山上的道士们,协助杨成武司令员勘察地形、构筑防御工事,利用山上的道观和山洞掩护伤员、储藏粮食物资。

当时,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是李圆通道长发现并及时抢救了他们。

后来,日军把道观付之一炬,还残酷的杀害了山上的道士,李圆通因为下山送情报,才幸免于难。

李圆通含泪掩埋了被杀害的战士、道友们的尸体之后,离开了狼牙山,云游四海,不知所踪。

还有抗日战争中最著名的茅山道士黎遇航道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黎遇航和茅山宫观的道士们,利用道士身份做掩护,为部队做向导,送情报,还担任过抗日根据地的粮食保管员。

解放后,黎遇航在中国道教协会,历任副会长,会长等职。

还有铁骨铮铮的山东汉子、辽宁闾山圣清宫的田信良道长,道号震阳子的曹信义道长等等,都在抗日,解放战争中走出清修的道观,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救国战争中。

一直以来,关于佛道两教的争议,有句话说:“道士乱世下山救世,和尚盛世敛财。”

这个意思是说,和尚在盛世的时候有大批信众,乱世的时候就不如道士积极了。

其实,朱元璋就是和尚,反抗元朝暴政的彭莹玉也是和尚。

近代抗日有僧兵,南京陷落的时候,僧人还曾掩护邱清泉将军脱险。

无论是佛,是道,同为中国人,信仰不同,却有着同样的根,有着同样的爱国之心,在国家危难之时,民族大义面前,僧人,道士都做出过巨大贡献和惨烈牺牲。

佛家讲究“四大皆空”,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归根结底却都从一个“善”字出发,惩恶扬善,爱国为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

爱国,这种信仰,无关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