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动物身上有类似斑点、条纹的图案,能够有效帮助它们增加迷彩的效果,从而让它们“隐身”环境之中不被发现,比如老虎的条纹,豹子的斑点,在这方面都是顶尖的配置。
事实上大多数猫科动物都有类似的图案,但是我们也发现了,比如美洲狮、狮子等少数的猫科动物,却没有这一特征,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说狮子是集体狩猎有足够的能力狩猎,因此不太需要用到迷彩效果,那么为何独居的美洲狮也没有这一特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成年狮子、美洲狮的确没有肉眼可见的斑点,但是当它们还是幼崽的时候,身上是有着清晰可见的斑点的,这也是很多人会将美洲狮幼崽误认为是美洲豹的主要原因。
在随着幼崽长大的过程中,这些斑点会逐渐淡化,最终至肉眼看不见的样子。不过其实我们仔细看看,还是能在一些狮子腿上,美洲狮的身上,看到模糊的斑点印记,所以说并不能用狮子身上无斑点一句话就概括了所有。
狮子斑点的秘密
关于猫科动物身上的伪装,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为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但却不知道其背后的原理。其实动物伪装的目的总的来说只有两个,一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方便狩猎,比如成年虎豹,它们身上的迷彩效果就是经典例子;二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以便躲藏,比如大多数的猫科动物。带着这两个已知的目的,我们再来看看狮子斑点的秘密,就会发现容易理解多了。
小狮子
对于狮子来说,这似乎是两套独立开发的系统,它们不一定相关,这是并行进化的一个普通例子。狮子幼崽身上的伪装是利于躲藏,使得它们不被其他肉食者找到,成年狮子身上是另外一套伪装,使得它们更容易接近猎物,从而提高捕猎成功率。
可能这个说法还是有些笼统,不过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当成年狮子去狩猎时,总会将幼崽藏在阴影下,此时幼崽身上的斑点在这种环境下就极具迷惑性;而成年狮捕猎的场景多为沙黄色调的地方,比如黄褐色的草丛、沙土色的平原等,一身光亮的黄色反而是最佳的伪装。
达尔文曾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放在自然界里面是非常合理的。对于动物幼崽来说,它们没有强壮的身体,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所以大自然就必须给予它们一些防御的天然优势。
这种优势可以是臭味,让其他动物不愿接近;也可以是无气味,让其他动物不能追踪;甚至可以是有毒,让其他动物忌惮;但更多的是伪装色,比如狮子幼崽身上的斑点,就是其中的天然优势之一。
对于成年狮子来说,它们本身就已经很强大了,无论是在亚洲森林的开阔地带,还是在非洲大陆的草原上面,成年狮子都没有任何天敌,所以它们并不需要“躲藏”自己。
对于成年狮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狩猎成功率,而草原上,环境比较单一,景观变化不大,基本上也没有多少阴影、斑驳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下,似乎条纹、斑点等的效果都没有单一颜色好,那么狮子就保留了这一性状。
那么雄狮身上的黑色鬃毛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又是另外一套进化法则了。对于雄狮来说,它身上的黑色鬃毛其实是有碍于狩猎的,尤其是独自狩猎的时候,但在现实生活中,雄狮们并不需要太多的狩猎技巧,它们只要战斗力足够强悍,就能“抢地盘、争老婆”,一旦入主狮群之后,吃喝基本就不愁了。
雄狮身上的黑色鬃毛,还有吸引雌狮的效果,越黑越浓密的鬃毛,对于雌狮来说吸引力越大,在它们的眼中,拥有这种性状的雄狮越强壮、越健康。这是一种进化困境,去掉它,雄狮能够增加狩猎成功率;保留它,雄狮能获得雌狮的青睐,能让对手更加忌惮,显然在这一困境中雄狮们选择了后者。
具有黑色鬃毛的雄狮
众所周知,动物所生存的环境,决定了它们以何种性状示人,比如同样是花豹,生活在非洲大陆上的花豹黑色变异的个体很少,以至于前段时间发现一只黑豹就足以令人感到震惊;而生活在马来西亚密林之中的花豹,黑色变异显得十分平常,概率甚至达到了50%以上。
又比如老虎,生活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东北虎,其身上条纹之间的间距相对于孟加拉虎来说更窄,主要是因为东北虎所处的环境多为落叶林、针叶林,植物的叶子更小,更窄的条纹相对于更宽的条纹间距来说会更斑驳一些。
虽然小狮子以及成年狮子都处于同一个环境下,但在微生境上,却有分离的时候,正如上边我所说的那样,当大多数母狮甚至是全部出去狩猎的时候,小狮子就只能够在巢穴附近活动,而狮子巢穴所处的位置多在稀树草原上有植被覆盖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下,小狮子身上的斑点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伪装作用。
当与狮群待在一起,有了大量母狮保护的时候,即便是在开阔的地带,小狮子暴露了也不用担心安全,所以这对于小狮子来说有利的性状就在进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了下来。
小狮子主要的威胁来自两方面:其他食肉动物的捕杀,比如斑鬣狗、非洲野犬等;其他雄狮的捕杀,尤其是当新的雄狮入主狮群的时候,为了尽快促使雌狮进入发情期,新雄狮会将之前的所有幼崽咬死。
在这个阶段,有些雌狮会带着幼崽逃离狮群,进入流浪逃亡的状态,对于此时的小狮子来说,缺乏狮群强有力的保护,那么身上的斑点就能够起到很好地自我保护作用了。
基因突变,让一些成年狮子仍保留了斑点
小狮子有斑点我们知道了,那么成年之后的狮子,身上会不会也有斑点呢?事实上的确是存在的。一般来说,在狮子成长的过程中,身上的斑点会逐渐消失,但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狮子会保留这种性状,即成年之后仍存在清晰可见的斑点,我们称之为斑点狮。
比如1931年肯尼亚渔业部负责人在卡西塔的水源附近,就曾观察到4只斑点狮,它们在面前的小路上经过,相对于普通狮子来说,斑点狮更黑一些。
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斑点的狮子都被认为是狮子与豹子杂交的结果,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斑点狮的来源更多的是基因突变,与白虎、黑豹一样,是无害的基因突变,它只改变了狮子的外貌,并不会对健康、机体功能等造成负面的影响。突变是由于自然遗传变化或隐性基因的表达而发生的自然变异,尤其是当近亲繁殖过多的时候,隐性基因表达的概率更大。
不过相较于正常的个体来说,变异之后出现的个体由于某些因素,会在生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非洲的黑豹,亚洲的白虎等等,在各自的环境中,都不如普通个体有竞争力,所以在长期的物种演化过程中,这类性状才不会被大规模保留下来。虽然现在斑点狮比较少见,但是却从来不缺乏历史记录,比如:
1924年,博物学家布莱尼·珀西瓦尔击杀了一只母狮及其幼崽,发现母狮的外貌跟幼崽很像,都有斑点;
1931年,肯尼亚阿伯代尔山脉的一位农民击杀了两只小狮子,后来经过专家辨认皮毛之后发现小狮子至少都已经3岁了,普通狮子三岁之前身上的斑点都开始淡化了,而这两只狮子的斑点没有丝毫褪色的迹象。
从目前大多数成年狮子都表现出没有斑点的迹象表明,斑点狮在自然界里的生存能力的确不如普通狮子。可以预见,当普通狮子和浑身长满斑点的狮子一同匍匐在茫茫的平原上,谁更突出?答案几乎是决定的,那就是斑点狮,正如同白虎在森林之中更容易被发现一样,斑点狮自然的就没有更多的后代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