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平方公里的小岛,盘踞着两万条毒蛇,大连蛇岛如何形成?

大连蛇岛世界闻名,占地仅0.73平方公里,却盘踞2万多条毒蛇。最关键的是这座小岛不缺奇迹,大部分都是全世界唯一的奇迹。

唯一生存单一蝮蛇的岛屿

蛇岛只生存一种单一的蛇类,蝮蛇,这种操作,全世界仅此一座,这种蝮蛇称为黑眉蝮蛇(响尾蛇的一种),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物种,这是蛇岛的两个奇迹。

如果平均分布来算,蛇岛上100平米的空间就有3条蝮蛇。不过,不仅如此,因为蝮蛇并非平均分布。

蛇岛如同一座小山峰耸立在海上,根据山形分为7条山脊、6条沟壑,主峰高216米,蝮蛇主要都聚集在山沟之中。最为密集的山沟,相当于100平方米的房子里,生存着15-18条黑眉蝮蛇。

四面环海,蛇是哪来的?为何品种如此单一?这就要说到黑眉蝮蛇的生存奇迹。

小岛的形成与物种的绝境

蛇岛位于大连旅顺口区西北方向的渤海中,离大陆7海里。蛇岛最早是大陆的一部分,这里是动物的乐土,物种多样、风光秀丽,生态平衡。

随着板块的运动,小山峰逐渐脱离如今的山东北岸,向东北方向移动,演变成了三面环海的悬崖峭壁。

图:渤海和黄海从陆地到湖泊、湖泊到海洋的演变过程

后来与大陆断裂,塌陷,乐土成了四面环海的孤立岛屿。塌陷地震中大量物种灭绝,幸存的食草动物未等到种族的延续就被食肉动物吃个一干二净,而食肉动物也开始无食灭亡。只有一种食肉动物生存了下来,并且进化出一套针对这座岛屿的生存方案,它就黑眉蝮蛇。

绝境中的奇迹

蛇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与代谢速率会随气温变化而变化,比如冬天温度低,代谢速率慢,就进入冬眠。冬眠是常规操作,而蝮蛇在绝境中演化出了第二套方案:夏眠。

夏天,食物丰盛的季节,然而孤立岛屿形成之时早已食物殆尽。一部分蝮蛇面对饥饿不得不通过岩洞的低温来降低代谢水平。于是,蝮蛇只需要很少的食物,甚至不需要食物就能挺过夏日。

这是一种极端的演化,还要配合一个技能就是“懒”,找阴凉地呆着,少动则少能,少能则少食,宅男们深有体会。

大家都饿死了,蝮蛇“宅”下来了。这从如今的蝮蛇习性就可以看出来,虽然黑眉蝮蛇是剧毒蛇,但非常懒惰。通常隐匿于岩石、岩洞、枯叶、树上,身体颜色接近于树枝、枯叶、岩石的颜色,与环境融为一体,能一动不动长达几十个小时,靠感知红外线和毒液进行捕食。

不过,“宅”并非长久之计。冬眠就像夜晚的酣睡,比较实,这是蛇祖传承下来的方式。夏眠则是迫于无奈的演化就像是午睡,大白话就是打个盹。一盹就是两个月,过渡到秋季“丰收的季节”。黑眉蝮蛇是唯一一种夏眠的蛇,也是唯一一种即冬眠又夏眠的蛇(后半句好像是废话),这是第三个奇迹。

蛇岛地处大陆东侧,南迁北移的候鸟会把这里当作“歇脚亭”,它们在秋季会来到这里,一些候鸟甚至会在这里产卵下崽。饥饿难耐的蝮蛇迎来了曙光,宅了两个月,终于看到食物,场面可想而知。

久而久之,这就演变成了蝮蛇的生存方式。春秋两季进食候鸟,冬夏两季长眠。不过,蝮蛇“宅”到极致,如果鸟儿不主动飞到眼前,它是不会出击的,最关键的是它们在当初绝境中练就的忍受饥饿能力简直就是“宅男”的典范。黑眉蝮蛇通常一年只需要进食一次就可以存活下来,如果不是为了繁衍后代,有的甚至可以一年不进食,这也算是个奇迹。

蛇岛的保护

蛇与岛今天还能如此也是一个奇迹。如今人类不断扩充空间,蛇岛离大陆又近,树木茂密,之所以没有受到干扰主要是以下两个因素:

早期很多人打过蛇岛的注意,他们登岸砍伐,砍到边缘却不敢再进一步,因为蝮蛇毒性大,数量多,不敢深入,留下了原生态环境,也保护了蝮蛇自己。

国家保护着蛇岛,保护着蝮蛇,更是保护着候鸟。

蛇岛与旅顺南岸的老铁山离得很近,它们都是候鸟的中转站。1980年,国务院批准辽宁蛇岛老铁山成为了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对于蛇岛来说也是一个“奇迹”。

保护区内的候鸟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9种,其他种类多达300多种,每年数量高达千万“莅临”蛇岛。

图:保护区的候鸟白头鹤,仅存不到一万只

原本春秋两季有大量捕鸟者会到离蛇岛不远的老铁山捕鸟,设置捕鸟网,随着国家介入,候鸟得到了保护。而保护候鸟就等于是在保护黑眉蝮蛇(的食物)。蝮蛇在保护下从1958年之前下降到了1万多条,上升到如今的两万多条,人与自然,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