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偷袭美太平洋舰队,为什么给鱼雷装上木翅?

1941年11月,《赫尔备忘录》彻底将日美和谈的大门关闭,用武力解决问题成了唯一方法。作为日军南下作战的重头戏,偷袭珍珠港计划的出台并不顺利,好在山本五十六等人据理力争,海军军令部勉强通过,但反对者的质疑声依然不断。

归结起来,偷袭过程中的海上加油、浅水鱼雷,以及如何提高袭击效果,成为山本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尚未参战的美国,似乎并不认为本土的威胁有多大,他们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菲律宾,太平洋舰队的力量非但没有加强,反而在削弱。

办法总比困难多。

偷袭珍珠港,最大的亮点就是长途奔袭6000多公里,沿着波涛汹涌的北线,隐瞒作战意图,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但遇到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海上加油,不仅要对战舰进行多次燃料补充,而且遇到风浪很大的海域,根本无法加油。

首先,加强训练。在恶劣条件下给战舰补充燃料,是件危险性极高的工作。为此,补给舰不仅对传统操作方式进行改进,解决输油管在北线寒冷地带变脆,容易拉断的难题,而且专门到恶劣海域进行针对性训练,目的就一个,提高输油效率。

其次,参战舰只上所有能放置物品的地方,包括通道都堆满了油桶,并为节省每一滴油,航行中严格执行用油规定,减少照明灯数量,船员不洗澡,暖气停开等措施。当然,为避免被发现,空油桶不得抛向大海,而是砸扁收集后原路带回。

让山本感到欣慰的是,原先反对偷袭计划的南云忠一,更是保留意见,全身心地投入到部队准备中去,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命令一旦无法在海上加油时,担任警戒任务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提前返航,航母在无护航的情况下去,冲向珍珠港。

作为单独由联合舰队完成的任务,海军官兵可以用兴奋异常来形容,他们对胜利充满了期望。为此,想尽办法解决问题,成了每个人自觉的行为。也正应了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官兵们集思广益、敢于创新,诸多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例如,为了寻找适应珍珠港12.3米水深的浅水鱼雷,他们想到了塔兰托袭击战中英国人的做法。随后,技术部门收集相关资料,用飞机平衡器做成木翅装在鱼雷上,使改装后的鱼雷80%符合攻击要求。先前质疑计划的人,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在不多的时间里,提升袭击效果成为关键。

为了成功偷袭珍珠港,山本等人不仅攻克了长途奔袭中的各种难题,而且追求攻击效果。在他们看来,联合舰队主力倾巢而出,只为一举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否则自感丢人不说,还招致陆军的耻笑。因此,提高投弹命中率成为关键。

一是,为对付美军战列舰坚硬的装甲,他们专门从德国购买50毫米舰用装甲板,进行实弹检验,发现俯冲轰炸机从4000米高度开始俯冲,降至400米投下炸弹,命中率大大提高,再经过几周艰苦的训练,飞行员们的综合命中率超过了80%。

二是,确定攻击目标和步骤。从情报得知,珍珠港内停泊的军舰,大都2-3艘并排在一起,有点像“火烧赤壁”中,曹操为解决北方士兵不善水战的问题,将战船连成排的样子。尽管提升了轰炸命中率,但不能保证攻击到每一艘美军战舰。

解决方法是,第一波次攻击,用鱼雷机攻击停靠在外侧的军舰,对内侧的军舰使用轰炸机,并且5架轰炸机为一组,在长机的带领下,对一艘军舰进行狂轰滥炸;第二波次攻击,对受伤还未沉没的军舰,进行第二次打击,彻底将其葬送海底。

更重要的是,新服役的“瑞鹤号”、“翔鹤号”航母,编组为第5航空战队,虽然也参加偷袭,但其舰载机飞行员大都来自陆基航空队,与第1、2航空战队的“老手们”相比就像“新兵蛋子”, 技战术水平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太大的提升。

于是,确定了难度较大的对舰攻击,交给第1、2航空战队的“老兵油子”,而攻击难度较低的机场,就留给了第5航空战队。各种训练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尽管绝大多数官兵不知道训练的目的,但知道上级加强训练的背后,一定有仗打。

联合舰队疯狂而近乎残酷的实战训练,官兵们非但没有叫苦连天,反而加班加点的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其实,自日本侵华战争以来,大多数战斗任务给了让他们反感的陆军,现在能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