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晚年差点断子绝孙,靠两个女人才能延续香火!

提到宋代的名人,许多人会想到包拯。他因为官清廉、整治贪官、铁面无私,故有“包青天”、“包大人”等美誉。 曾著家训:“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层东壁,以诏后世。”

看过《包青天》及其相关电视的朋友对于包拯的官场生涯十分了解,但大家对于包拯的家庭状况知之甚少吧,更加不知道包拯晚年的时候差点断子绝孙,靠两个女人才能延续香火。

据历史记载,包拯一生中出现过三个女人。第一个就是包拯的原配妻子李氏,很早就去世了;第二个是生于官宦之家的董氏,她知书达理一直支持和包容着包拯,而包拯在后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跟她的支持和包容密不可分;第三个是孙氏,董氏的陪嫁丫鬟,为包拯生了一个孩子包绶,为包家延续了香火。

包拯原本和董氏有一个孩子名叫包繶,包繶还有个儿子,可是由于包繶婚后身染重病,很快就去世了,孙子在五岁的时候也不幸夭折了。

老年丧子的包拯备受打击,本以为包拯可能就此绝后,好在老天开眼,在他60大寿的那天,儿媳崔氏抱来一个孩子跪着对包拯说:“这是您的儿子!”

原来这个孩子是董氏的陪嫁丫鬟孙氏生在娘家的孩子。包拯不知何故休了董氏的陪嫁丫鬟孙氏,而孙氏当时不知道自己已经怀有身孕,直到回了娘家才发现。

心地善良的崔氏,知道孙氏怀了公公的孩子后一直对她悉心照料,在她生下孩子后,崔氏便暗中将孩子接了回来,在包拯60大寿的时候把孩子带过来,好让包拯的血脉能够延续下来。包拯知道这个情况后十分开心,给幼子取名包綖,后改为包绶。包绶五岁的时候,包拯就去世了。宋仁宗前去灵堂吊唁的时候,发现五岁的包绶穿着打扮很朴素,看到包家十分简单,心里十分难过,赐给了包家许多的金银珠宝,钦封包绶为太长寺太祝,并记录在案。

包绶八岁的时候,正好碰上朝廷的祭祀圣典,包绶由‘太长寺太祝’升为了‘大理评事’,不久就变为“承事郎”,一下子就成了八品官,和包拯当年考中进士时的职位相等。虽说包绶是‘荫补’制度的受益者,但他勤奋好学、之后为官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