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严重霉变含有40微克黄曲霉毒素的玉米,可以令两只小黄鸭中毒死亡。
黄曲霉毒素,相信大家在初中生物课本上就读到过,它是世卫公布的一类致癌物质。可你知道吗?它不仅能够致癌,还具有很强的毒性。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等菌株的代谢产物——双呋喃环类毒素,这类毒素有十几种,主要包括B1、B2、G1、G2、M1、M2等,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
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均能产生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比眼镜蛇毒都厉害。由于黄曲霉毒素B1的危害性很大,它也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
黄曲霉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种腐生霉菌,其中有30%~60%的霉菌可以产生黄曲霉毒素,大多数非致病性的菌种则可用于发酵工业。在发霉的玉米、花生、米、豆类等粮油作物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温暖潮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霉,所以这些霉菌在热带及亚热带的谷物坚果中最常见。
发霉的花生、大米、核桃、瓜子这些东西最好不要吃。由这些发霉原料制作的食物也会被黄曲霉毒素所污染,比如传统的土榨花生油,就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为了防止粮食霉变,要将粮食密封储存在干燥的地方。霉变严重的粮食,最好丢掉,也不要饲养牲畜或者家禽,因为黄曲霉毒素也会残留在这些动物体内,当食用肉类、奶类制品时便会被人体摄入。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食品易霉变,筷子砧板等也会因为食物残渣发生霉变,所以用完后需要及时清洗干净。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霉变是一种自然现象,很难避免,即使从肉眼上看不到霉变,但这些食物中或多或少都含有黄曲霉毒素,不过只要没超过标准就不具有危害性。研究表明,在霉变严重的情况下,玉米和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最多。不过,霉变通常发生在表面,轻微少量发霉的,用水淘一淘可以去除大部分霉菌。
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结构比较稳定,一般在270度的高温下才会分解。对于霉变的食物,蒸煮产生的高温短时间内并不足以破坏黄曲霉毒素,即使是放在油锅里高温翻炒也不一定能够破坏所有的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均会产生危害,黄曲霉毒素分子中的双呋喃环结构,是产生毒性的主要结构,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由于身体代谢不了,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黄曲霉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B1,会引发急性中毒,对肝脏产生很大的损害,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死亡。
1974 年,印度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印度西部两个邦的很多村庄都以玉米为主食,由于当年雨水比较多,玉米霉变严重,村民食用了发霉的玉米,结果导致当地397人中毒,106人死亡。导致这次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黄曲霉毒素B1。
除了毒性强,其致癌能力也很强。黄曲霉毒素摄入体内后能够引发基因突变,持续的积累,很有可能就会导致癌变。研究显示,黄曲霉毒素B1是引发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
不过,大家也不要过分担心,因为只有严重霉变的食物中才会产生大量的黄曲霉毒素,从而导致急性中毒,相信这种食物一般也没人会吃吧。粮食确实比较重要,但霉变食物还是不建议食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科学探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