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就一定下雨吗,否则为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

有人问:为什么每年清明节前后大部分时候都会下雨?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是局限性的一种认识。

  • 清明时节大部分下雨主要是指南方。

说到清明,尤其说到“清明时节雨纷纷”,不得不说一首诗,即杜牧的《清明》,现在与朋友们共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是唐朝一个中高级官员,相当现在地市厅局级一把手。他一生写了很多诗词散文,成就颇高,被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这个“大杜”。但人们偏偏最记得这首《清明》,是因为这首诗很应景,通俗易懂,描述精妙,且脍炙人口。

这是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所作,那时是公元844年或845年间,他四十二、三岁。当时池州治所秋浦县为现在安徽贵池,就是池州市境内。池州属于江南地区,气候同江南各地差不多,4月份是雨季,因此清明节下雨的概率就更多。杜牧的这首诗就是在细雨纷飞的春雨季节,路过金陵杏花村酒肆饮酒时所作,如今这个杏花村在池州秀山门外,为贵池区所辖。

诗词的头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描述的是当年清明节路遇下雨的情景;第二句描述路上的行人由于阴雨天气心境不好,且清明属于扫墓祭祀过世亲人之日,因此用断了魂来描述;这时诗人话锋一转,想喝点酒疏解一下情绪,由此第三句是借问路人哪里有酒肆;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既写出了江南的风俗人情,又有农耕文化的浓郁气息,还让这个酒肆从此出名了一千多年。

  • 就此打住,说说清明: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雨纷纷”。

中国南方一带,雨季在4~9月,也就是贯穿了春季到秋季,但7、8两个月雨水较少,主要是4、5、6、9月雨水多一些。而清明都在每年的4月4、5、6三天中的一天,正是南方雨季来临的时候,因此下雨的概率就会多一些。

即便是在南方,也不一定每年清明节都下雨。据气象部门统计,1951年~2019年这68年间,南方大城市清明节下雨概率最大的是长沙和南昌,下雨概率也只有60%,也就是说,有40%的清明节没有下雨。而在安徽合肥68年来,清明节下雨的概率只有36%,也就是说有一大半时间清明节并没有下雨。

池州市距合肥不到200公里,气候差别不大,因此清明下雨概率也与合肥差不多,只不过杜牧那次清明节正好遇到下雨罢了。

到了中国北方,雨季在6~9月之间,4月份基本无雨,因此就很难体验到“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境了。在此上几幅气候图片,让各位了解各地清明期间气候状况,就知道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了。

  • 2020年清明全国各地下雨情况:

  • 南方大城市1951年~2019年68年来清明节下雨概率:

  • 北方大城市1951年~2019年68年来清明节下雨概率:

  • 清明节的由来和传承。

清明这个节日是中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节日的起始时间已经无从查考,千万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清明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大地呈现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之景,古代先人兴起这个节日主要是祭祀天地祖宗,崇尚农耕等礼俗,追求天地人和谐共处的氛围;现代清明节主要活动是扫墓祭祀先辈亲人,同时也踏青郊游。这一点无论南北方,下雨不下雨都是一样的。因此清明节还有踏青节、三月节(农历)、祭祖节等称呼。

借此机会,介绍一下清明节前面还有一个“寒食节”,这个节日就有比较清晰的来头了。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避难流亡时,有一位叫介子推的追随者忠心不二。当重耳由于缺少食物快要饿死时,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肉烤熟了给他吃,救了他的命。重耳后来成为国君,史称晋文公,励精图治,成为当时的一代霸主。重耳想报答介子推,要他做官,介子推不愿接受就躲在山上,重耳为了逼他下山,就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下山,结果真的烧死在山林中。

重耳为此伤心不已,就宣布这一天全国禁火禁食,就有了“寒食节”。这个节日与清明节比就是小节,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现有中国疆域分成几十上百个大大小小国家,重耳虽为一代霸主,兼并了一些小国,但占有的疆域毕竟只在中原一带,其影响力也就在那一带有效。现在“寒食节”只有少数农村还有人延续着,绝大多数国人或根本不知道或早就忘记了。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