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体质不适合喝牛奶?纯属造谣!

“多喝牛奶,长个儿!”还记得小时候被妈妈逼着喝牛奶的日子吗?

奶奶也曾悄咪咪的告诉我们喝牛奶能变白,现在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禁要问苍天问大地:牛奶没少喝,说好的天道酬勤呢!

还记得你喝的第一袋牛奶是什么样子吗?前方高能预警,小心暴露年龄哦!

01

那些年与牛奶的“往事”

00后的小盆友会非常低调地说,我们是喝着新西兰代购奶粉长大的(听得我鼻头一酸,老脸一红)。

到了90后,千禧年的学校风风火火的兴起了订奶潮,每天都能领到一包草莓或者香蕉味儿的牛奶,人手一杯牛奶可是标配。

80后的独家回忆是家门口的带锁奶箱,每天早上一起床,开门就能拿到送奶工送来的鲜奶,喝完再把空瓶放回箱子,这是和送奶工之间你知我知的“小秘密”。

70后的朋友会说,家里会有小包装的奶粉,正确吃法不是冲水喝,而是像做贼一样,趁大人不注意,偷拿一包,直接倒嘴里。此刻的要诀是:切记!切记不要张嘴说话,要专心品尝奶粉在嘴里缓缓融化的香甜滋味儿。

还有不同地方的人在人生中第一次喝的牛奶,品牌也各不相同。

北京大妞喝得最多的是三元,上海小囡们最爱喝的牛奶是光明牛奶,土生土长的新疆丫头子爱喝西域春、天润、麦趣尔等新疆品牌的牛奶;

东北人民喝完达山,云南人民喝欧亚、蝶泉、雪兰,广西人民喝百菲酪,天津人民喝海河,浙江人民喝李子园、美丽健、双峰;

广东人民喝风行、燕塘、香满楼,四川人民喝菊乐,西北人民喝夏进。

02

喝牛奶的历史

说到喝牛奶,由于我国历史上的文明大主体是以农耕为主的汉人创造的,所以最早喝牛奶的人肯定是与中原王朝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

西汉的《史记》有记载:“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

虽然后世一直在争论这匈奴人喜好的汁水到底是喝奶还是喝血呢,但是牛奶一直就有“白色血液”的名号,牛奶这只“大螃蟹”一定是从匈奴人开始的跑不了。

随着畜牧业的发达,人们逮住遍地跑的牛羊,学会了喝牛奶。

从商代以前的古文字来看,早就有“乳”和“酪”等文字记载。

牛奶作为一种高营养品,十分难得,最初还是宫廷特供。

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牛奶的忠实粉,他推行了保护耕牛和奶牛的政策,牛奶产量剧增,还设置了专门机构“乳酪院”,不但制造乳酪,还让人进贡这种牛奶奢侈品。

“皇帝每天例用乳牛五十头,每头牛每天交乳二斤,共一百斤。”

皇上就是泡牛奶桶里,撒开花儿喝,也喝不了这么多牛奶啊,所以宫廷里开了“牛奶”挂,创造出很多奶制品,比如奶酪,奶卷、奶油饽饽、奶豆腐、奶油栗子粉……

皇帝的喜好,加上宋代经济的发达,让北宋全民都爱上了喝牛奶,到了北宋末年,京城汴梁竟然出现了民间奶制品饮食店“王家乳酪”。

南宋时候的牛奶,已经是家常食物,和青菜豆腐一样司空见惯。

写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杨万里,有年除夕到了,牛奶却没送到家,气得写首诗发发牢骚:“雪韭霜菘酌岁除,也无牛乳也无酥。”牛奶还能带来创作灵感,刺激生产力啊!

陆游,在一场清雨后,一边吃樱桃一边吃乳酪:“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这可算是当年的网红食物单品了。不知道排不排队,拿不拿号?有没有黄牛(奶)党?

清朝,整个皇宫都对牛奶爱得无法自拔,据说,后宫的小主不是拿有多少金银珠宝来炫耀,而是看自己被分到了几头牛,分的多的也许还会发个朋友圈~

03

那些年,喝牛奶和爱国挂钩

虽然在宋代,牛奶已经走入了民间,但是那时候的覆盖人群仍然是有限的,除了技术水平的原因,还有就是奶源——奶牛繁殖量不多。

这个问题直到二十世纪初,产量最高的荷兰黑白花奶牛引入了上海,才得到了解决。

当时的中外商人成批进口奶牛开牧场,掀起了上海奶业的高潮,各大牛奶公司也纷纷进入中国卖牛奶。

报纸上随处可见牛奶的广告,他们联手打造了“多饮牛奶,养成壮健国民,发扬民族精神”的广告词,宣扬喝了牛奶就能强健身体,人人便可报效祖国。

五十年代的时候,由于自然灾害和经济原因,国内喝牛奶成了一种奢侈,自嘲是吃“糨糊”长大的一代。到了七八十年代,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全国各地开始创办自己的制奶品牌。

江苏的卫岗,广州的燕塘、风行,深圳的晨光,天津的海河;

河南的花花牛,河北的君乐宝,福建的长富,四川的新希望、菊乐;

重庆的天友,北京的三元,山西的古城;

其他的更是不计其数,云南的欧亚、雪兰、來思尔、蝶泉;新疆的花园、南达、新农、天润、西域春、麦趣尔;青海的小西牛和天露;宁夏的夏进;成都的华西;黑龙江完达山;

04

各地的牛奶记忆

牛奶品牌虽然林林总总,但最先喝到牛奶的仍旧是城市的孩子。

拿北京的三元为例子。

奶筐、空奶瓶、取奶证成了当时北京孩子们的标配,提着小奶筐跑到大院的传达室去取奶,把奶卡交给传达室的大爷,看着大爷在上面盖个红戳,然后高高兴兴回家享受着牛奶的美味。

那会儿的小孩子都争着去帮大人取奶,不小心黏在手上的牛奶渍都散发着浓浓的奶腥味,具有诱惑指数十级的“攻击力”。

“拿回家再喝啊!”一溜儿小跑赶紧抱着玻璃奶瓶儿回家~

上海的光明则是另一幅样子。

上海弄堂口的铁皮奶箱、凌晨的自行车铃声、穿着解放布制服的送奶工人,对于每一个老上海人而言,这边是他们关于牛奶的记忆。

取回装着牛奶的玻璃瓶,小心翼翼的掀开纸盖儿,背面这一层厚厚的油脂必须舔干净,不能浪费。奶中上品,是心动的感觉呀!

“阿拉只认光明,从小喝到大的,别的不认”。

“小时候,一听到弄堂里叫卖‘光明牌冷饮’,脚底就像抹油一样跑出去,哪怕爸爸妈妈不让买,寻着声音,远远看着货郎推着写着‘光明’字样的冷饮箱来到弄堂口,又远远看着他走,心里都要开心很久。”

当然了,在大城市之外,也有比较亲民的,比如河南的花花牛,名字听着就很淳朴。

“花花牛”于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很多老郑州人是喝着花花牛长大的。

花花牛的广告语很亲切,“花花牛,好朋友”,而提起它,本地人也有说不完的回忆:

最近,“巴氏鲜奶”的风刮起来了,陪伴着郑州人长大,本地人心目中的牛奶大哥大“花花牛”,这次也必须要有“新鲜”发言权。

巴氏杀菌的工艺对牛奶的营养影响较小,尽可能多的保留了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β-乳球蛋白等活性营养成分的同时,口感也是一流。——“真中”!

05

结语

“快手天天半夜看到吃羊肉,喝西域春的新疆人,馋哭了,想家。”

“长大后喝过价格不知道贵多少倍的牛奶,包装更华丽的牛奶,可是最好喝的,还是童年里的味道。”

很多漂泊在外的人,会因为一碗家乡味潸然泪下,长大成人后,会因为吃到童年的味道怀念从前。

玻璃瓶的牛奶就可以讲述我的童年滋味,幸福的回忆都在这个瓶子里,只有它能带我找回童年的感觉。一个人和一个城市最深的连接,是独属于童年的味道。

长大了,才后知后觉童年的美好,就像夜空中不刺眼的月光,我们可以时不时抬起头来,温柔地仰望,尽情的怀念。

入秋了,牛奶也是要热乎乎的,一杯在握,与世界和好,与自己和好。

你愿意的话,起身倒一杯热牛奶吧,今夜的月光很美,我们要不要一起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