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的毛乌素沙漠(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和库布齐沙漠曾经漫天黄沙,经过几十年的沙漠治理改造,现在的植被覆盖率已经很高了,其中80%以上的毛乌素沙漠得到了治理,有生之年,毛乌素沙漠将彻底消失。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只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一个缩影。
有人担心,人为改变沙漠环境,是否会对自然界中的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这个确实值得思考。
沙漠的形成原因
沙漠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天然形成的,另一种就是人为造成的。
其实,世界上大部分沙漠都是由于气候原因产生的,而气候又与当地地势地形、季风等有关。大陆内部、高山环抱的地区就比较容易形成沙漠,因为降雨量少,比如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就属于这种情况。就拿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来说,就是因为常年降雨量极少,气候干燥,植被难以存活,所以才会荒漠化。在沙漠地区,还有特有的沙漠气候。而全球沙漠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非洲北部和北美洲西部,它们的形成都与气候有关。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蛮大的,草原上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田地,过度砍伐森林,这些都会造成水土流失,最终使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我国北方部分沙漠就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当然,这些地方本身降水量就少,植被覆盖率也比较低,再加上人类的破坏,无法通过自然条件恢复,最终变成了沙漠。
沙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沙漠通常降水少,极度干旱,昼夜温差大,十分不利于动植物生存。不仅人类难以在沙漠生存,地球上的其他动植物也很难在沙漠生存。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而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沙漠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远没有热带雨林那么丰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自然也不如热带雨林。沙漠也属于一种生态系统,沙漠地区虽然动植物稀少,但也有仙人掌、胡杨、沙枣、骆驼、沙鼠、沙蜥等特有的动植物,它们已经适应了这片土地。
除了是少数动植物的家园,沙漠的存在也对自然生态有一定的好处。研究显示,亚马逊地区每年56%的矿物质来自撒哈拉沙漠,这些尘土搭乘气流从北非来到了南美地区,滋润了当地的植被。海洋浮游生物也受益于来自沙漠的矿物质。
可见,地球上的沙漠完全消失,确实会对地球生态产生影响,至于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还需要更加细致的研究。不过,治理因人类活动产生的沙漠,绝对是有益无害的。
沙漠治理虽然困难,但利远大于弊
以人类现在的能力,治理沙漠仍然十分困难。要想治理所有沙漠,特别是天然形成的沙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根本没必要担心地球上的沙漠会完全消失。真到了那一步,也可以设立保护区,用来保护沙漠地区的特有动植物。
对于天然形成的沙漠,如果没有人为滴灌浇水,植被是很难生存的。即使植被覆盖率上去了,一旦停止供应水资源,又将回归沙漠化,难以形成正循环。现阶段来说,这种天然的沙漠很难治理。我国西北地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就属于这种情况。
陕北的毛乌素沙漠就是人为造成的。此种沙漠地区的降水量不像天然沙漠那样稀少,在治理上也就比天然沙漠更容易。当植被覆盖率提升上去了,通过植物影响当地的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就永久成为了绿洲。
沙漠中最缺的就是水,要想提高植被覆盖率,就需要源源不断的水资源。未来核聚变技术如果能够应用,就不用为能源问题而担忧了,可以大规模淡化海水,并通过管道输送到我国北方缺水地区,那时沙漠治理就比现在容易了。
大多数动植物在沙漠地区生存得十分艰难,进行沙漠绿化,对当地的人和动植物都比较有利。治理沙漠可以保持水土,改善当地气候,减少扬尘天气,提升人居环境。绿地多了,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也就变多了。不过,要想使沙漠变森林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沙漠中只适合种植抗旱抗碱抗风的植物。
我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其中130多万平方公里都是沙漠戈壁,沙漠治理依然任重道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科学探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