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又荒了?
在50多年前,北大荒是野兽成群荆棘丛生的蛮荒之地,而现在人们一般都叫它北大仓,“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夸赞的就是这片位于黑龙江北部三江平原等地的广大沃土。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北大荒从荒无人烟的冰雪故乡,变成了可以种植玉米、大豆和春小麦等农作物的绝佳之地,因为这里有十分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相信没有几个人不知道黑土地土质肥沃,而全世界范围内排得上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就在北大荒,这里土壤中的有机质一般都处于5%到8%这个范围之间,最高的地方甚至可以超过10%。但是,不同于曾经的北大荒有诸多具有超强固土能力的植被,随着开垦之后的北大荒在产量能力上越来越高,这里的生态环境却急转直下,尤其是那些靠着自然湖泊的地带,不仅黑土地本身水土流失严重,就连这里的湿地也处于逐年递减的现状之中。
不用多说,在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动物的表现最为直观,所以以前在北大荒一带出没的诸多野生动物已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而且,一旦短时间内遭遇强降水,那些失去调水能力的湖泊就再也无法阻止洪水爆发,当土地被淹没自然就少不了经济损失。可能很难想象,黑土区的形成过程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么简单,农业专家表示,像黑土去的表层土壤至少要400年左右才能形成一厘米的厚度。
也就说,以目前的流失速度来看,很可能只需要五十多年的时间就足以导致表层的黑土全部消失不见。北大荒又荒了其实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如果我们不及时对该区域合理开发并加以保护,北大荒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荒”。另一层意思则是,现状的北大荒已经有“荒”的趋势,所以我们应该对盐湖和湿地区域进行退耕还“荒”,让北大荒在为我们生产粮食的基础上,恢复往日野生动物和自然和谐共处时的景象。
北大荒退耕还“荒”皆因现状如此:
为什么北大荒要退耕还“荒”这个问题,可能我们直接从数据的角度来解释更直白:
首先,北大荒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下降,具体来说就是表层黑土耕地的实际有机质含量已经趋于2.5%到6.5%这个范围,要知道这个数据在开垦之初可高达11.8%;
其次,黑土地除了有机质含量下降以外,还有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一些严重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与黄土高原类似的画面,而目前黑龙江水土流失的面积达到了30%左右,而黑土层每年流失的速度甚至高达0.7到1厘米。
简单点说就是黑土层的厚度已经从最开始的80打破100厘米降低到现状的20到30厘米,以这样的速度流失可能只需要50来年就会完全没有黑土层。当北大荒失去了黑土层,只剩下黄土状的亚粘土,那不适合农作生长的这片黑土地就会变成名副其实的北大荒。
另外,北大荒的过度开垦已经导致该区域的湿地面积减少一半,我们常说森林和湿地都是“地球的肺”一般的存在,那么,大面积湿地的减少自然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现在的北大荒无疑就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生态区域,这也是为什么这里近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异常气候都变得越来越多,而原本在这里栖息的野生动物要么被迫迁移到了其他地方、要么消失不见。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早在2001年的时候就停止北大荒的湿地开荒,同时将那些并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方都退耕还草、还林、还湿地。当然,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发现三江平原上的野生动物已经增加到了上百种。随着过度开垦的荒地恢复原有的面貌,人们又再次看到野生动物出没的踪迹。而耕地面积减少之后的北大荒,反而因为科学种植、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产出更多粮食。
北大荒是怎么变成北大仓的?
即便不是黑龙江人,绝大多数人也听过北大荒这个地方,在北大荒还没有进行大规模开垦的时候,人们用“棒打滚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来描述这片土地。为什么党建要开垦北大荒,相信年长一些的人没有几个人会不知道原因,说起来还是因为当时短时间内就增加了很多人口,如果口粮不够当然不能稳定人心,再加上当时农业生产技术也不先进,粮食的亩产量比现在低不少。
所以,当单位面积产量有限的时候,那些荒无人烟、但土壤又十分肥沃的土地自然就被看上了,而北大荒进行大规模开发的时间就是从1958年开始,如今大家看到这些广阔的肥沃土地,其实是当初第一批人用自己的腿一步一步艰难走出来的。可能你有所不知,这里的黑土地占到了整个地球的五分之一左右,仅此一处的大豆产量就达到了我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而玉米产量更是高达全国总量的45%。
而过去的北大荒主要是各种鸟类和野兽动物出没,开垦的时候人们连吃饭时候都没有蹲坐的地方,当没有蔬菜吃的时候也只能挖野菜来充饥,所以,如今的北大仓能够成为全国范围内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粮食生产基地,从根本上来说也离不开那些走向荒原的人们。为什么会有北大荒精神?赞扬的就是这些年轻的生命,在整个北大荒开垦过程中无私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并承受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将生命融入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