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本该是“成都警察局长”,只因轻信小人,惨遭“冒名顶替”

成都那年那些事第1期

“张群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非正人君子,您以后不近他为是”。

孙中山望着神色紧张,甚至可能还带有一丝丝愤怒的蒋介石,语重心长地嘱咐道,言语很温和。但此刻的蒋介石是难以感受得到,他是真的被张群给“骗惨”了。

青年蒋介石

1917年袁世凯去世,他所领导的北洋军事集团,由于缺少强有力的领导者,陷入了混乱之中,内部各路大佬,为了权力而争斗的是面红耳赤。也就是此刻,被袁世凯复辟给搞得气愤不已的孙中山,敏锐地捕捉到,这是将“窃取”反清胜利果实的北洋军事集团击溃,重新拿回政权的好机会。

于是在1917年的7月,孙中山重回广州,建立起中华民国军政府,旗帜鲜明的要打倒北洋军阀,而因口号是捍卫当年的民国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孙中山的这次反击也被称为“护法运动”。

作为孙中山的亲信,蒋介石此时也马不停蹄地从上海赶到了广州,在这里,他得到了充分的信任,任职为了粤军部作战科长,常伴孙中山左右。

在护法运动中,孙中山采取的策略是联合西南军阀,去打北洋军阀,所以跟西南各省的督军交往甚密。而为了双方互信,在当时的背景下,互派亲信之人,去对方阵营任职,成为了表达“诚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川督军熊克武

此时此刻的四川督军熊克武,为了直观地表达自己支持孙中山护法,跟广州中华民国军政府的合作是肝胆相照。他亲自写信给孙中山,希望孙中山可以派遣一名干练之人到四川省来,任职较为重要的四川警察厅厅长或者是成都市警察局局长。

警察系统虽然不比军队有话语权,但始终是握着枪杆子的武装,在乱世的年代,也是个实打实的实权职位,算得上是个“肥缺”。所以孙中山在接到请求之后,也是犹豫了良久,他左瞧瞧、右看看,最终选择了,还在文职部门供职的蒋介石。

为了让蒋介石有任职的凭证,孙中山亲笔写下了推荐信交给蒋介石,蒋介石是个很谨慎的人,考虑到自己从未到过四川,担心把这个“肥缺”给弄得四不像,丢了孙中山的脸,也辜负了孙中山的信任,断了自己在孙中山心中的友好形象。所以蒋介石在动身去就职之前,开始了疯狂做功课,希望可以尽量变成一个“四川通”,而若想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去找当地人聊聊天,无疑是最便捷且有效的方法。

于是蒋介石登门拜访了自己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张群,此时他和蒋介石是同袍,蒋介石是作战科科长,他则是大帅府参军,都是孙中山体系下的中层文官。

蒋介石找到张群后,并没有拐弯抹角,开门见山的就说出了自己要去四川任职的事,而张群敏锐地看出了蒋介石眼神中,还有着丝丝的犹豫。作为四川人的张群,当即判断这是自己“衣锦还乡”的好机会,于是开始了自己的“忽悠”。

张群告诉蒋介石,熊克武可不是什么善人,自大蛮横的很,对孙先生都是爱答不理的,您作为一个跟他一点交情都没有,且根本不熟悉四川事物的人,单凭1封信,就想去好生当官不现实,别因为自己的过错,坏了孙先生团结西南军阀的大计。

张群这话是说到了蒋介石心坎上了,蒋介石神色动容了,他最害怕自己干不好,砸了孙先生给的碗。而张群见自己的话语生效,接着“好意”补充道“蒋兄,您可以选择拒绝去,然后推举熟悉四川事物的人去。

蒋介石是个聪明人,听出了“熟悉四川”这4个字的意思——张群就是四川人。

于是蒋介石找到了孙中山,表明自己要推举张群,但是孙中山,并没有答应。孙中山以自己根本不了解张群,张群不是自己核心“心腹”为由,要回了推荐信。张群的打算,在孙中山这关被咔嚓掉了。

但是张群并没有因为自己打算落空而气垒,作为传统文化人的他,“衣锦还乡”的诱惑太大了,他私自伪照了孙中山的推荐信带回四川。由于伪信的内容是张群在看过蒋介石给他展看的真信内容后,自己几乎一字不差的默写出来。当张群到达熊克武处之后,对方全然没有察觉,立即让他当了成都警察局长。而张群做这一切,都没有告诉另一个当事人蒋介石,蒋介石惨遭了“冒名顶替”,失去了那个时代的肥缺。

民国警察

古话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蒋介石是被骗了,也失去了成都市警察局的职位,但是他的等待换来了1个更好的机会,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授意下,蒋介石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而这成为了蒋介石日后傲视各路军阀的最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