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天体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美、德的研究人员认为:地球不一定是整个宇宙中最宜居的星球。 太阳系外有24个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适合生活。
文章详细介绍了距离地球100多个光年的这些“超级宜居”行星。其中一些行星比地球更旧,更大,更温暖和更潮湿。这些行星绕着运行的恒星的寿命比太阳更长,变化的速度也比太阳慢,生命形式可能更容易在这些行星上生长。
以此看来人类也很有可能移居到这些星球上,获得更加合适的生存环境。这些星球如何被选出?选出这些星球的标准是什么?研究人员是依据什么进行评价的?
该项目的研究人员给出了以下的评选条件:
恒星是k级恒星,即橙色矮星。它具有更长的寿命,但没有矮星经常出现的致命耀斑。
略大于地球,质量不超过地球质量的1.5倍,半径不超过地球质量的10%
表面温度比地球高约5摄氏度。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25%至30%间,其余主要是惰性气体,如氮气。
零散的大陆伴随着岛屿,这些岛屿与浅水海洋交织在一起,并拥有更大的陆地生存空间
一颗行星质量为1-10%的巨型卫星,绕行星半径旋转10-100倍
具有有源板结构,可保持有效的全局磁场
具有以上条件三点以上的,就有很大可能成为比地球更加宜居的星球,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我们无法观测系外行星的表面温度,地形,构造以及是否有大型卫星。
而现今,我们只能大概确定宿主恒星的类型,行星的大小或质量,以及行星是否在宜居区域内运动。但这些星球为什么更加宜居呢?人类是如何发现更加宜居条件的情况呢?在一些近地轨道实验研究中,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证明某些地球不具备的条件下更适合生命成长。
空间站上的各种昆虫表明,它们在微重力下的繁殖速度要比在地球重力下的繁殖速度快。其中蟑螂尤为明显。
在0.5个大气压下,诸如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要比在标准大气压下更快。
地球上的水生植物可以在惊人的二氧化碳浓度下生存。许多物种的最高增长率对应于700ppm的二氧化碳,是正常增长率的4倍以上。在1750ppm二氧化碳下的增长率是通常增长率的1.5倍。有些物种在10,000 ppm的二氧化碳下生长最快。某些藻类在100,000 ppm的二氧化碳下生长最快,但在500,000 ppm的二氧化碳下仍比平常增长更快。
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都表明,地球并非是生命最合适的生存环境。但在现有条件下人类是否能移居这些星球?研究这些星球又有什么意义?
对于人类来说,此次研究中所发现的行星,大都在银河系外的100多个光年距离,依据现有所掌握的技术,是难以支撑生命进行宇宙探索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银河系外星系的探索能力会大大提高,这样根据研究所得行星条件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在尚未发现地外文明的今天,人类想要突破现有束缚,长久存在于宇宙中,就应当积极探索宇宙中适宜生存的星球,为人类生存延续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