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为什么要回家?

月圆,人团圆。

今年的中秋,你回家了吗?

以前我不懂这句话的份量有多沉。

但在今年,很特别的一年里,我总算明白了:

为什么中秋要回家?

▲来源:CNU网 | 作者:2YuanYuan

01

O N E

10月1日,是国庆,也是中秋。

对每一个中国人而言,今天真的很特别。

中秋和国庆同一天出现,在21世纪仅仅为4次。

八天的假期,足够我们回去和一家老小团聚。

回家,是游子永恒的命题。

这两个字被人们赋予了太多意义。

很多年前,苏轼在诗里写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圆了,人也该团圆了。

而团圆二字在今年看来,显得格外珍贵。

年初爆发的疫情,阻隔了很多人回家的路。

他们只能被迫待在异乡,关在出租屋里一个人冷冷清清地过年。

没有年味,没有往年热闹,能做的只是给家人打个电话,互道安好。

还有那些医护人员,志愿者。

他们还没吃上一口团圆饭就匆匆奔赴一线。

这一去,就是好几个月。

▲来源:百度网络

我见过太久没见孩子,打个视频电话对着屏幕不停抹泪的妈妈。

▲来源:百度网络

见过推迟婚礼,只能隔着玻璃亲吻的恋人。

▲2月4日,浙大四院感染科门口,陈颖和黄千瑞隔着玻璃门亲吻。金南星摄

见过瞒着父母到异乡支援,提及父母就泪流满面的小护士。

还有许许多多被分隔两地的人们。

那顿团圆饭终究没吃好。

而一些人,再也吃不到这顿团圆饭。

对我们而言,再没有字眼比团圆更美好。

所以2020的中秋也被赋予了这份意义。

▲来源:CNU网 | 作者:会爱你的小眼睛

今天,被封锁的城市慢慢恢复了元气,街上重拾往日烟火气息。

撤档的电影陆续上映,电影院不再死气沉沉。

冷清的马路变得车水马龙,地铁里挤满了上班的人。

这片土地上所有凝重氛围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节日氛围。

那顿没吃的团圆饭也是时候好好补回来了。

像过年一般,做上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一家老小围坐在饭桌前,一边吃一边谈天说地。

今年的中秋为什么要回家?

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答案。

02

T W O

小时候,除了过年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中秋。

一年之中很凉爽很舒服的日子。

每年中秋前几天,大人们就会忙碌起来。

买月饼、柚子、石榴,还有其他拜月娘的东西。

等到中秋那天夜幕降临,便设上香案,摆满水果和月饼。

▲来源 | 图虫网

一家老小按顺序点上几炷香祭拜。

在我们那小孩还得放上自己的课本和作业本拜月。

很多人说,这是祈祷月娘让孩子成绩变得更好。

而大人们总会在上香时念叨上一大堆东西,为一家老小祈福。

等香燃尽,便把那些吃的都撤到桌上。

顶着一轮皓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东西。

爸妈负责切月饼、掰柚子,小朋友就在旁边应接不暇地吃。

吃的东西都饱含祝福,月饼代表团圆,柚子寓意佑子。

那时候的中秋真的很美好。

▲来源 | 图虫网

大人们忙碌大半年,终于能好好歇上一天,吃吃东西聊聊天。

聊聊这大半年来的生活,聊聊接下来的打算,聊聊孩子和父母......

把辛苦都抛诸脑后,带着新的希望重新上路。

而小孩们则约到一起,点着纸灯笼,走街串巷。

当烟花在头顶炸开,几个人高兴得又蹦又叫。

没有成年人的kpi,重担,忧愁。

有的只是和家人,和伙伴们过节的欢乐。

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种热闹的氛围中。

那是人们最朴素的幸福。

直到今天,这种幸福成了一种羁绊。

你问很多人哪里的中秋好玩,大家的答案都很一致:

以前家乡的中秋最好玩。

尽管如今的中秋没以前那么好玩了,但儿时的记忆不会消散。

回家过中秋,始终都是游子的念想。

03

T H R E E

写到这,我想问个问题:你有多久没回家过中秋了?

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会是,挺久了。

网上曾有个调查,70%的人和父母不在同一城市生活,54%的人不回家过中秋。

毕竟往年大家都是国庆回家,逢中秋最多就三天假期,要回家确实麻烦。

记得工作头一年,中秋前几天我妈就打来电话:

“中秋放几天?回家给你做点好吃的。”

恰好那段时间忙,索性就不回家。

电话那头还是熟悉的声音:“那你吃好点,天气变凉多穿点。”

中秋那天,她又打来电话问候。

这边的烟花声与电话里的烟花声杂糅到一起,很不是滋味。

我也才意识到,喜欢中秋不是因为月饼、柚子、烟花。

而是因为团圆。

但这两个字对成年人而言,是真的难。

我们早就不是无忧无虑的孩童,都在负重生活。

万家灯火里,有人待在出租屋里哪都没去,熬夜处理着做不完的工作;

马路上、巷子里,外卖小哥依旧争分夺秒送着外卖,生怕超时而扣钱;

还有的没找到工作,害怕丢父母的脸,也不敢回家。

成年人的世界,堆砌了太多无奈。

不是不想回家,而是生活所迫,回不了家。

所以每逢中秋,一个团圆的日子,总会倍加思念家乡。

季羡林说:“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而我们每个人也都知道,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

异乡的中秋,没有家人陪伴,再浓重的过节气氛也索然无味。

对我们而言,这样的中秋不过是一个不同名字的周末,再无特别。

不在家吃的月饼,终究是少了点味道。

以前我们总是向往高楼林立的大城市,渴望有天去那打拼,闯出一片天。

长大以后才发现,大城市比想象中还要残酷。

你必须拼尽所有力气,才能勉强站稳脚跟。

我曾在网上看过这么一段扎心的话,越长大越能懂个中含义:

他乡容纳不下灵魂,

故乡安置不了肉身,

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

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

从此便有了漂泊,

有了远方,

有了乡愁,

有了无穷无尽的牵挂。

04

F O U R

电影《后来的我们》有这么一幕很打动我。

儿子长大后到大城市打拼,很少回家。

一年一年过去,父亲曾经健壮的身体逐渐佝偻,眼睛逐渐老花,步履逐渐蹒跚。

每逢节假日,村里如从前一样热闹,但家里却愈发冷清。

他常和儿子说:“吃什么还是家里好,那些外卖能好吃吗?”

▲《后来的我们》剧照

其实谁都知道,他只是想儿子多回家看看。

但他也明白,儿子很忙,能回家的时间太少。

所以父亲只是希望儿子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健健康康的就足够了。

后来,年迈父亲一个人守着老房子,孤独地老去。

为人父母总是这样,看着孩子的背影与自己渐行渐远。

我们在长大,父母在老去,我们与他们相处的机会少得可怜。

▲《后来的我们》剧照

简单算一笔账。

假如他们60岁,还有40年寿命,你每年见父母天数能有10天。

算下来和他们相处的时间也就一年多。

这还是最好的假设,实际上更少。

父母对于节日的期待,只是对孩子们回家的盼望。

其实能预见人这一生的历程。

小时候,我们盼着爸妈过节回家。

长大了,爸妈盼着我们过节回家。

再往后,是我们盼着自己孩子回家。

人不管走多远,家才是最终的归宿。

这也是为什么过节我们都要回家。

几天前我看到一条热搜“2020最贵的中秋礼”。

我看到许许多多的礼物,有价格昂贵的、有用心做的、还有很浪漫的......

但其实都不算最好的。

回家才是最无价的礼物。

月圆了,人也该团圆了。

/今日作者/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