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来源于哪个朝代,比月饼出现的早还是晚?

中秋节最早起源于上古时代,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都是先民崇拜的对象,是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就是古老的“祭月节”,比月饼出现早得多。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当时正处于我国南北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交流使得很多文化习俗都融合传播开来。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两汉之间的《周礼》。虽说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但是在汉代的时候在先秦基础上增加了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

中秋节真正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那时候中秋赏月风俗成为唐代长安一带的时尚,出现不少咏月的千古诗句。还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等神话故事结合起,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等到了北宋时期,正式将阴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此时的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民俗节日。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这就是最早的月饼由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时期,中秋开始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所谓的赏月活动,“其祭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这就是大规模祭月的由来,出现了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此时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除月饼外,还出现不少时令鲜果干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