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再次颁发给了宇宙学,并且是对黑洞的研究和发现,其中之一就是罗杰·彭罗斯在1965年通过数学的方法描述了恒星到黑洞演化的过程。
再一个就是美国和德国的两位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于罗杰·彭罗斯分享了这次诺奖的奖金。
可以看出他们三个人都是因为对黑洞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而斩获科学界最高荣誉的,这就让人们难免想起另外一个研究黑洞的理论科学家:霍金。
霍金生前除了喜欢接受媒体采访,说一些不怎么着边的、关于人类未来的预言以外,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黑洞,并且还与罗杰·彭罗斯是好友,他们两个一起提出了奇点理论;
认为空间中存在一个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的点,而且时间也存在一个开始,这个我们至今都无法理解的奇点就存在于黑洞的中心,以及20世纪60年代左右,大爆炸宇宙模型提出来的宇宙诞生的奇点。
霍金在人类理解黑洞上,确实做出了贡献,所以很多人认为既然和霍金一起工作的罗杰·彭罗斯这次斩获诺奖,那么霍金如果活着,他也应该会获得这次诺奖,让其人生更加完美,毕竟霍金生前还没有获诺奖的经历,所以很多人为霍金感到惋惜。
其实我想说的是,就算霍金依然健在,他这次也无法获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其他人因为黑洞的研究而获奖,这对他来说应该算是一次打击吧。
那么为啥霍金不能获奖呢?
首先我们说下这次为啥会颁给黑洞,为何是今年,而是是往年的任何一年呢?
原因在于去年,2019年的时候全世界众多的科学家联合起来,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个射电望远镜组成的阵列,拍摄到了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
让我们真真切切的看到了黑洞的模样,这算是对黑洞真实存在的一次伟大的观测,证实这个曾经在理论上存在的奇异天体并非只是理论预测。
你可能会问,那么在这张照片之前,我们不是已经知道黑洞存在吗?确实,在这张照片之前我们有很多的证据都表面黑洞确实存在,但都是间接的证据。
例如,我们可以在一个星系的中心观察到比较大的射电源,在理论上这是黑洞的物质喷流。但是仅靠射电源我们也不能说这一定就是黑洞产生的。
科学是严谨了,在不能排除一切可能的时候,我们不能妄下结论,认为这就一定是黑洞。
上图就是M87星系中心的射电源,能够延伸数十万光年,但我们并没有看到黑洞的身影。还有下图这样的,在不同的波段下,我们依然能看见星系中心的物质喷流。
但这些都不是黑洞存在强有力的直接证据。除了核外星系以外,我们还在自己的银河系中心发现了强射电源。
上图是我们通过斯皮策、哈勃、钱德拉三个望远镜在红外线、近红外线、X射线波段下对银河系中心的观测结果,可以看出黄色方框中的区域比任何地方都要明亮。这其中肯定有不一样的东西存在。
那么到底存在什么?我们继续对方框位置的区域进行放大,利用无线电望远镜进行观测,可以看到银河系的中心非常拥挤。在放大了1光年的尺度上,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明显的射电源。
也就是黄色箭头的位置,这就是银河系的中心人马座A*,在前景恒星的衬托下,这个位置非常小,也看不到有什么异样。但是科学家在对其周围恒星的运动进行长时间的观测以后发现;
围绕这个中心运行的恒星速度非常快,根据简单的引力理论,我们就能算出这个位置的质量达到了400万个太阳。
上图就是科学家对银河系中心黑洞附近恒星轨道极其运行速度的模拟,这次观测确定了银河系中心黑洞的存在。
也是这次获得诺奖的原因。那么为啥这个诺奖现在才发呢?因为同样的,你没有看到黑洞真真切切的存在,只是利用周围恒星的运动间接的判断了黑洞的存在。
同样的,罗杰·彭罗斯虽然在上世纪就有数学严格的描述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恒星到黑洞的演变,但是我们在观测上没有确切的证明黑洞存在,所以依然不能获诺奖。
2019年我们看到了黑洞,所以有关证明黑洞存在的研究和理论,就在今年获奖了。
这也说明诺奖只会颁发给一个完整、且成熟的科学理论。那么什么是一个完成、且成熟的科学理论呢?
我认为有三点:
首先一个新的、成功的科学理论需要对已有科学理论能够解释的所有现象包容,且能解释已有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广义相对论包容牛顿理论,且能解释牛顿理论无法解释的水星异常进动问题。
一个新的、成功的科学理论需要提出一个或者多个以前任何科学理论没有提出过的预言,且这个预言能够被实验和观测去证伪。例如广义相对论提出了星光弯曲,且已经被证实。
最后就是这个新的科学理论所提出的预言被实验和观察证实是正确的。
满足以上三点,我们才能称其为是一个完成、成熟的科学理论,如果这个科学理论对某一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或者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那么肯定会获得诺奖。
(当然提出这个理论的人还要健在,我们现在想给爱因斯坦再颁一次诺奖已经不可能了)
了解了以上的所有,我们就能知道为何霍金就算健在他也无缘这次诺奖。
首先彭罗斯获奖的理由并非是黑洞奇点理论,有关奇点的任何说法和描述目前都只在理论层面上,我们无法对奇点的任何情况进行科学描述,因为在奇点处,我们已知的科学理论都将崩溃、无法工作。
说白了,奇点到底是啥,有没有?我们一点都不了解,所以诺奖是不会颁发给这样的理论的,他不是一个完善、成熟的科学理论。
以前我们认为宇宙大爆炸也起源于奇点,但是我们也尽量的去规避存在奇点的问题,因为无法描述,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提出了暴涨理论,认为宇宙热大爆炸状态起源于指数膨胀的真空能量状态,而并非所谓的奇点。
但黑洞坍缩的时候好像无法回避奇点问题,所以未来我们还需要对黑洞中心到底是啥,做进一步研究。
因此这个理论并不可以让霍金斩获诺奖。
其次霍金关于对黑洞最大的研究就是黑洞辐射现象,这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在黑洞问题上的一次完美融合,霍金认为黑洞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只吃不进、黑洞不黑。
它也会因为真空中存在虚粒子的量子波动、以及事件视界面处的超强引力,使得一个虚粒子掉入黑洞,变为实粒子。
那么为了保证能量守恒,所以另外一个虚粒子就会从黑洞中获取能量发生逃逸。黑洞在损失能量的时候,质量就会变小。最终一个黑洞就会因为真空中的量子波动而完全蒸发掉。
这个理论目前已经被科学家广泛的接受,但是唯独缺少的就是,霍金所提出的黑洞辐射非常缓慢、强度也非常低,比充满全空间的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还要低。
这就意味着霍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可能永远都不会被观测证实。
这也意味着黑洞辐射,可能也会和弦论一样,看起来非常优美,但是它并非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所以诺奖是不会颁发给霍金的。
霍金就这么一个大成就吗?其实就这么一个,在霍金提出黑洞辐射以后,随之而来诞生了很多问题,例如黑洞信息悖论。
任何掉入黑洞的物体,例如人、钱包之类的物体,都不能从黑洞再次逃逸,但是黑洞总有一天会因为霍金辐射变为纯能量而蒸发掉。
那么掉入黑洞的物体所包含的信息也就丢失了,而量子力学认为宇宙中的信息是守恒的,所以就产生了所谓的信息悖论。
在出现这个问题以后,霍金往后的所有时间基本上都在为这个问题找补。
所以,霍金就算健在也无法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