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将祖母孝庄太后在宫中停尸足足37年不肯下葬?

孝庄太后是康熙的亲祖母,也是康熙一生中最敬重的人。康熙亲政之前,就多有受到祖母孝庄的保护,亲政以后,在很多大事上也听从了孝庄的意见。她可以说是康熙的人生导师,再加上嫡亲的血脉以及抚养恩情,说她是康熙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不为过。

然而诡异的是,孝庄去世后,康熙却一直未将其安葬,而是停尸在“暂安奉殿”里,并且一停就是37年,一直到康熙本人去世。中国人向来讲究入土为安,康熙这么尊重自己的祖母,为何连普通人都能享受的入土为安都不为她做到呢?这里面肯定是大有原因的。

皇太后和先皇合葬天经地义,然而到孝庄身上却犯了难

孝庄曾被封为“圣母皇太后”(顺治时期)以及“太皇太后”(康熙时期),虽然没有当过皇后,但是她的地位,已经不输于史上任何一位皇后了。所以她去世了,理应享受皇后的资格与先皇合葬,而这位先皇,当然就是她的夫君皇太极了。

有人可能会说皇太极已经和自己的皇后合葬了,但这并不影响孝庄继续葬进他的昭陵,因为历史上不乏多位皇后与皇帝合葬的例子,就拿清朝来说,乾隆的裕陵,就合葬有两位皇后,所以哪怕孝庄葬入昭陵,也是完全可以享受皇后待遇的。

然而真正的问题,却不在这里,而在于孝庄本人。康熙之所以没有把祖母葬入祖父的昭陵,正是遵从了孝庄的遗愿。流传下来的多处史料都显示,孝庄临终前,是明确反对自己葬入昭陵的,反对的理由有两条:一是皇太极安葬已久,不便扰动;二是她心恋儿子顺治和孙子康熙,不愿离他们太远。

稍微解释一下这两条理由。孝庄去世于1688年,皇太极则去世于1643年,中间相隔45年之久,差不多是两代人了。古代是不乏皇后死在皇帝后面,并合葬一处的例子,但一般都不会间隔太久。但孝庄比皇太极晚死近半个世纪,这个时候再去扰动先皇陵寝,的确是很不合适的。

至于第二条原因,则与清初的特殊情况有关,皇太极是入关前的皇帝,葬于沈阳的昭陵,而清入关以后的皇帝,则葬于河北的清东陵,比如顺治,就是葬在清东陵的孝陵里的。清东陵离北京很近,而皇太极的昭陵则离北京很远,因此孝庄以不愿意远离儿孙为由拒绝入葬昭陵,也是很站得住脚的。

正是因为孝庄本人的反对,一向孝顺尊重祖母的康熙才犯了难,这也是导致孝庄被停尸37年的根本原因。

不入昭陵,清东陵也没有孝庄的容身之地

既然孝庄不愿意入藏入葬昭陵,那康熙为什么不在清东陵给她修建一座陵墓呢,这样不就能完美满足孝庄的遗愿了吗?乍一看,这似乎是个好办法,可实际上,康熙时期的清东陵虽然还有很多富余的地方,却已经没有孝庄的容身之地了。

原因是孝庄辈分太大,她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的母亲,而清东陵里,顺治已经占据了最重要的主峰,孝庄如果入驻的话,就只能屈尊顺治之下了,这是有悖尊卑礼序的。所以康熙不能把孝庄葬到清东陵里,左右无奈之下,就只能在清东陵旁边搞了个“暂安奉殿”,准备先把这个事情缓一缓,等以后想出办法了再行安葬。

原本只是暂时停尸,结果一停就是37年

康熙做出这个决定时,他可能想的是过几年就给孝庄找好地方修建陵墓,可没想到,这一停尸,居然就停了37年,一直到他去世都没能让孝庄入土为安。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康熙忽略这件事的原因,但从他晚年经历的各种事件来看,或许那个时候的康熙,早就已经被儿子们争夺大位的事搞得焦头烂额了吧,哪怕多分一点精力去处理祖母孝庄安葬的事宜都不可得,所以就一直这么缓下去了。

不过这件事终究还是由康熙的继承者雍正给做了。雍正一上位,就立刻在孝庄停尸的“暂安奉殿”处修建正式陵寝,并将其命名为昭西陵。

雍正此举大有深意,既解决了孝庄不能葬在清东陵的困局,又完美地实现了孝庄的遗愿(不希望离儿孙太远),更满足了皇帝皇后合葬的传统礼制。因为昭西陵可以视为昭陵的一部分,虽然相隔很远,却是遥相呼应。

由此可见,雍正不愧为九子夺嫡的胜利者,他的聪明才智,光从处理孝庄安葬事宜上,就已经充分显现了。当然了,并不是说康熙不够聪明,也许这件事一直让他很矛盾,如果为了满足祖母的遗愿而违背礼制,那死后去九泉之下看到祖父,又该如何面对呢?所以他可能只是不想得罪任何一方,至于雍正,那已经是曾祖父母的事了,自然就没有多大顾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