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地球上生活着46亿年以来最大的动物。脑洞一下,如果此刻地球来一次大灭绝,几千万年后,一个智慧物种诞生,它们也考古,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动物化石是什么?
人类的错觉
在人类生存的现在,我们的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肯定恐龙化石,因为它们大,宏伟,壮观,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巨大的体格”是恐龙的代名词。实际上,巨大的恐龙在恐龙时代占据的比例非常小,就像如今陆地上最大的大象、长颈鹿、北极熊的数量一样稀少。
图:猛犸象化石
因此,未来智慧物种博物馆里摆放的最引人注目的动物就是上述说的几种动物的化石。于是,那个时代的大多数老百姓参观完博物馆同样会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动物好大,只是因为人类、小猫、小狗的化石被大象、北极熊的光辉所掩盖。
当然,它们或许会在海中发掘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这也是地球历史以来最大的动物,没有之一(体长,不算恐龙尾巴,有的恐龙尾巴又细又长),看一下上面的对比,猛犸象与大象体重上不输恐龙多少。
图:因为人类出现而灭绝的动物
动物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小,只是由于人类的出现,一些非常大的动物已经消失了。现在与恐龙的年代,地球的生物圈中一直存在着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的小动物。
图:琥珀中的小恐龙化石
除了人类主观上认为恐龙时代物种都很大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造成了人类的错觉。
图:阿根廷龙化石
化石因素:一只小猫的化石和一只大象的化石,谁更容易被发掘?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大块的骨头比小块的骨头更容易在历史中保存下来,也更容易被发现,这是其一。其二,当霸王龙猎杀了一只体长35米的阿根廷龙,肯定是撕下它的肉,并无法咽下它的骨头。而面对较小的身长1.2米的畸齿龙肯定一口一个,“吃龙不吐骨头”,都被消化殆尽,因此难以遗留下化石。
环境因素:恐龙时代,两极不见冰雪,热带气候使植物更繁茂,意味着食物更多。爬行动物本身的代谢速度就比恒温的哺乳动物更慢,意味着能量损耗更小。在演化的道路上,更大的肠道比更小的肠道吸收效率更高,而更大的恐龙更容易存活,因为弱肉强食,掠食者肯定挑软柿子捏。食草恐龙为了不被吃,使劲变大,食肉恐龙为了不饿肚子,于是你大我也大,因此它们都走向了越打越大的深渊。越大的体格意味着在食物匮乏的时候会最先灭亡,因此在6500万年前地球被撞击,只有较小的恐龙笑到今天,演变成了鸟类。
图:胡氏耀龙
在地球上,动物的大小不可能无限变大,因为还有引力(重力)制约它们。动物肌肉的力量取决于肌肉的横截面,而质量由体积决定,如果动物的体型增加一倍,它的力量会增加4倍(2X2),但它的重量会增加8倍(2X2X2),因此动物活动要克服的重力是呈立方增长的。从骨骼中这点更加明显,更大的体格意味着立方增长的骨骼重要,而肌肉的强度是平方增长的,因此肌肉与骨骼的平衡点就是动物大小的极限。
大海中的动物是个例外,蓝鲸体积如此之大是因为水的浮力可以抵消掉质量给予的压力,但是它同样逃不过,肉和骨头的支撑魔咒。
总结
恐龙很大是人类的错觉:人类对巨大的事物印象更深刻,较小的恐龙化石难以保留,出土较少,不太被人所关注。
地球上曾经也有很多大型物种,只不过人类的出现,生态位与栖息地的压制,很多都已经灭绝。
一切动物活动都需要支撑身体克服重力,因此大小都受到重力的制约,同时还要考虑肌肉对骨骼的支撑。
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物种是现在还存活在地球上的蓝鲸,因为水的浮力抵消掉了一部分地球的重力,但是它也不可能无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