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育子女是动物的本性,而赡养父母却是人类独有的文明?

即便是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今社会,依然不少人信奉“养儿防老”的观念,但在动物世界,可能就变成“养女防老”了。而且,动物世界中老年动物的真实生活现状,其实比我们很多人以为的更加残酷,那么,当自然界中的动物老了丧失了自己猎食和生存的能力,有哪些动物后代会承担起养老的责任?而绝大多数动物的老年生活又会是怎么一番凄凉场景?

绝大多数动物都难以活到老死那天:

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但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说随时都呈现在我们的周围:刚出生的小婴儿,才踏入幼稚园的孩童,忙于备战各种考试的高年级学生,挤破头才找了个勉强能吃上饭的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每天睁开眼就有房贷、车贷和孩子教育支出的中年人,以及因为身体衰老而让生活都难以自理的老年人,而不出意外的话,几乎很大一部分人都会经历这样的一生。

人类的累,或许就在于得到,当我们想要拥有的越多,那么失去也会有增无减,只是得失之间是否如自己所愿罢了。而大自然界中的动物,它们的生活看似简单纯粹,却也同样有自己的苦。事实上,不管是什么动物物种,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很难活到老年,因为衰老而死,更是一件再奢侈不过的事。

为什么动物繁殖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有所谓的发情期?根本原因还是它们需要适应环境,包括环境中的温度和有多少食物可以养育后代。自然界中不同物种,它们直接最简单直接的关系就是吃和被吃,刚出生的幼崽很容易因为父母出去找食物而被天敌吃掉,年老的动物同样会因为打斗和逃跑能力的减退而被对方分食,所以,动物的成活率不高,而活到老死更是难上加难。

自然界中老年动物真实的养老现状是怎样的?

尽管几乎所有动物都会义无反顾的哺育后代,但是,它们不会像人类一样长达一生的去帮助孩子,更不可能让已经成年的子女在家里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因为,在动物世界,一旦子女发育到能够独立生活的时候,要么自己被驱逐出现有环境,要么父母里开口留下自己独立应对生存挑战。道理其实也很简单,有限的空间内可以被它们捕获的食物很有限,如果大家都在这里不走了,那么结果就是大家谁也吃不饱。

当然,动物养老跟它们自身是群居动物,还是独居动物有很大关系,因为有的动物只有在交配的季节才会和异性动物同处,其他时间几乎都是独自活动,养老基本不可能发生在这些物种身上,主要还是自保。而即便是具有群居属性的动物,也面临着某个性别的动物一旦亚成年、或成年就会被驱逐出群体的问题,而到底是雄性被驱逐出去,还是雌性被驱逐出去则完全取决于这个群体是母系还是父系社会。

比如,狮子就是一个典型的群居物种,但也只有母狮子才有可能享受到被子女照顾的待遇。因为,狮群的主要构成成员都是雌性狮子,狮王是这个群体的首领拥有绝对交配权,但每一个狮王都经历了坎坷的打斗和生存之争,年幼时就被自己的父母赶出原来的狮群,当自己面临强大对手的时候也自己独自应对,从掌握捕食技能到战胜其他狮群中的狮王,它们不仅需要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在自己的同类中出类拔萃,而狮王年老之后依然难逃被赶出狮群的命运。

也就是说,尽管狮王的交配权很大,可能孕育了很多子女,但当他被逐出狮群的时候,并不会有任何子女出来承担它的养老责任,它们结局大多都会因为猎捕能力差而被其他动物围攻分食。而母狮子就不同了,狮群的成员更替一般发生在雄狮子身上,但子女会在年老母狮子无法猎捕食物的时候主动送到跟前,正如当初母狮子负责了幼狮的生育和养育一样,也就是说,与雄狮的自生自灭不同,年老的母狮是有其他雌性狮子来负责养育和照顾的。

为什么赡养父母却是人类独有的文明?

我们总说繁殖是动物的本能,其实自保也是,动物世界无疑更加残酷,当它们自身难保的时候又怎么可能形成赡养父母的习性。人类是动物,但又和其他一般动物完全不同,尽管我们在地球上诞生的时间可能没有有的物种更久,但人类却用这有限的时间在地球上创造了社会文明,我们有赡养父母的实力,也具备这样的基本道德准则。